中醫常識

中藥吃幾副算一療程

中藥在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趁熱吃,因為這樣才能體現出藥性,如果中藥等涼了后再吃,不僅僅沒有什么好的藥物效果,而且很有可能會適得其反,中藥一般吃的時間是有療程的,大多數是3-7天或者7到15天,也有的是15-20天,在吃中藥的過程當中有許多的注意事項,要了解的清楚,這樣不僅僅可以避免中藥后的并發癥,還能避免藥物失效。

服中藥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1、要視病情、藥性的各異,調整湯藥的溫度使藥物更好地發揮療效。

2、有些中藥服用不當易致嘔吐,要加以注意。如香薷,熱服易致嘔吐,當以冷服為好。

3、精心護理:服發汗藥后即需安臥。服辛溫發表藥宜蓋被取微汗以助之,而服辛涼發表藥則不宜捂被。

4、觀察療效。凡服發汗藥者,只宜取得通體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發汗太多而虛脫(尤其老年人)。若發現服藥后汗不出者,可加服些熱開水或熱稀粥,以助藥力。

5、服發汗藥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飲。

6、服催吐藥應囑患者束緊肚腹,服用后不即吐者,可用羽毛或手指探吐,再飲些溫開水或生雞蛋清;但如出現吐而不止者,可食些冷稀粥或飲涼開水。

7、在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油膩等不易消化及辛辣與刺激性食物,以免影響考試,收集藥物的吸收與療效。一般來說,服用清內熱的中藥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在服溫中類藥治療"寒癥"時,應禁食生冷食物;哮喘、過敏性疾病的患者,應少吃"發食",如雞、羊、豬頭肉、魚、蝦、蟹等;水腫病人應少食咸性食物;皮膚病及瘡癤病人應忌食蝦、魚、羊肉等。

單味中藥與食物的配伍禁在中醫學文獻中亦有大量的記載,如甘草、黃邊、桔梗、烏梅忌豬肉;薄荷忌鱉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蔥;天門冬忌鯉魚;白術忌大蒜、桃、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