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歲寶寶手涼
有很多小寶寶特別容易手腳發涼,所以寶媽們在照顧寶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給寶寶保溫,特別是在冬天的時候天氣是非常寒冷的,如果寶寶經常性的手腳冰涼,非常容易造成體寒,對于寶寶以后的身體狀況,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女寶寶還可能會造成宮寒,那么一歲寶寶手涼是什么原因呢?
孩子手腳發涼的真正原因
在照顧孩子生活起居的時候,家長經常出現的一個誤區就是,摸一下孩子手腳發涼,就趕快給孩子多穿一些衣服。這樣做的結果反而是讓孩子捂太多,尤其是嬰兒,很容易因此出現痱子、熱疹等問題。
事實上孩子手腳發涼是最正常的現象,如果他們的手腳發熱,這反而證明穿的過多了。為什么孩子和成人的情況不一樣?這要從人作為恒溫動物的基礎來談起。
絕大多數哺乳動物和鳥類都是恒溫動物,也就是說只要外界溫度的變化別太離譜,都可以靠身體溫度調節功能,保持體溫基本恒定在某個數值附近。控溫能力好的動物活力都會很彪悍,往往處于食物鏈較高的位置。糾正一個被生物老師欺騙的常識:魚類雖然基本是冷血動物,但食物鏈最高的鯊魚劍魚這些,其實可以保持體溫,接近恒溫動物。而冷血爬行類的霸主恐龍,也很有可能是半恒溫的。
人體熱量的產生的方法有好幾種,平時大部分熱量來自基礎代謝,也就是人體正常生存,比如呼吸、心跳等等所產生的熱量,靜止時候,這部分熱量可以占到約 80%。而需要額外增加熱量抵御寒冷的時候,加大運動量,通過分泌激素增加產熱量,或者打個寒戰,這都是人體最常用增加熱量的方法。
老年人和小朋友,是最容易手腳溫度低的兩個群體,所以老人很擔心小朋友手腳發涼。但實際上這兩類人手腳溫度低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是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減緩的,老年人的新陳代謝速度較慢,機體產生熱量也會減少,因此手腳發涼是老年人經常遇到的問題。同時一些老年人比較常見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貧血都會加重手腳溫度低的癥狀。
而小朋友則處在人生中成長最快速,新陳代謝最快的階段。無論是從心跳還是呼吸頻率上,都接近成人的兩倍。而熱量是和新陳代謝速度相關的,這就是為什么總說,小朋友不怕冷,只怕捂。因為孩子會產生大量的熱量,一旦捂太多,熱量散發不出去,輕則出汗長痱子,重則出現中暑或者其他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