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勞損
半月板勞損在平時是很常見的事情,半月板損傷之后,對人身體健康的影響是很大的,尤其是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半月板勞損通常多發在青壯年身上,大多數是由于意外或者是劇烈運動后造成的損傷,半月板出現勞損之后,是需要積極進行治療的,如果不及時治療,是會導致膝關節疼痛。
半月板勞損的癥狀是什么?
1、大部分患者無外傷史,傷后逐漸腫脹,傷側較顯著。
2、疼痛往往發生在運動中的某種體位,體位改變后疼痛即可能消失。疼痛部位在兩側關節間隙。
3、可以行走,但乏力,上下樓梯時尤為明顯,且伴有疼痛或不適。病程長者,股四頭肌會逐漸萎縮。
4、交鎖癥狀。當運動中,股骨髁突入半月板之破裂處而又不能解除,可突然造成膝關節的伸屈障礙,形成交鎖。放松肌肉、改變體位、自主或被動地旋轉伸屈之后,交鎖多可解除。
半月板損傷如何治療?
半月板損傷最重要是靠自己平時的控制,平時注意減少劇烈運動,減少長時間站立的姿勢。藥物方面配合外用專業的活血化瘀,舒筋活絡,消腫冶療,能促進局部的血液循環,促進半月板損傷的愈合。
非手術療法還包括臥床休息,抽吸關節內積液,彈性繃帶加壓包扎等,以及石膏管型固定并加強股四頭肌鍛煉。適用于癥狀輕或有明顯退變者。
半月板損傷手術治療
術前準備
術后24小時不能下床,術前應教會病人使用廁所,練習床上排尿,防止因手術體位不適的排尿困難及尿潴留等引起的,并教病人利尿。另外,因術后患肢固定 ,故術前還應教會患者在固定的情況下,去廁所解大小便時將患肢抬高墊起的方法,以確保舒適的體位。年紀大的患者還應教其使用床邊坐便椅及助行器的方法。
術后護理
手術后6小時,應將患肢抬起,高于心臟,利于回流。同時要制定完善的功能鍛煉計劃,以幫助患肢恢復,防止肌肉萎縮。
(一)一般護理
患者回到病房以后,要合理安排患者的搬運,搬運過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并保護患者的隱私,要向患者交代注意事項,及時進行生命體征的測量,做好護理記錄。
(二)麻醉后護理
患者術后去枕平臥6小時,并向患者交代術后6小時內,除頭部不可抬以外,其他可動關節都可以活動,以緩解患者在術中的疲勞。如患者感口腔極度干燥,可適當給予溫開水,緩解口干舌燥等不舒適感覺。另外,麻醉針眼處要加強護理,一旦發現有滲出,要及時通知醫生給予敷料的更換。
(三)患肢護理
手術后,患者應給予高度的肢體,高度應高于患者的心臟,以幫助血液循環,防止患肢腫脹。最重要的一點是觀察肢體的血液循環、皮膚溫度、神經感覺、充盈度、傷口的外周循環和足背動脈的脈搏情況。患者應注意夾板固定牢固,松緊度適宜。
(四)功能鍛煉
術后早期練習,以避免粘連和肌肉萎縮為主要目標,不得過多行走,不應以行走作為練習的方法,否則極易引起關節腫脹和關節積液,影響功能恢復及組織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