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排尿次數
正常人每天都會小便,而且一天小便大概在5~6次左右,不過小便的次數還是取決于喝水的次數,有的人本身不喜歡喝水,那么小便的次數也會變得特別少,至少一天在2~3次,但是有的人小便的頻率可能會比較高,或者是小便的頻率偏低,這個時候大家就很擔心是不是自己的身體出現問題,想了解一下正常的排尿次數。
每天小便幾次屬于正常
一天24小時內,正常的排尿頻率為6~8次。每次300ml左右,總量不會超過3000ml。
當然,有一些因素可能影響到正常的排尿頻率,比如飲用大量水(液體)后,尿尿次數會增加一些。這屬于正常的現象,無需擔心。
除開這個因素,排尿依舊增多,且已經到尿頻的階段,可能跟一些身體病變相關。
很多人總以為尿頻是腎虛,其實不然,大多數尿頻跟腎沒有關系。
很多問題可能導致尿頻,如膀胱感染、前列腺問題、心臟病、腿腫脹、尿路感染、代謝問題等,其中并不包括「腎虛」。
小九建議:只要發現自己的排尿次數比正常(8次)高,并且已經影響到正常生活,最好尋求醫生咨詢。
任何健康狀況,早期治療都能更好地預防并發癥,也可避免感染蔓延到身體的其他部位。
小便健康的標準
其實,小便健不健康,還有不少其他標準。我們一起來對照看看。
每天次數為6~8次
每天「上廁所」6~8次,最好的狀態是白天7次,晚上1次。
睡前不要喝太多水,因為這樣容易造成起夜次數增加,影響睡眠質量;還可能導致雙眼浮腫,影響視覺容貌。
可以在洗澡前和睡前半小時到一小時喝幾口,前者是避免熱水帶走體內水分,后者可以避免夜間水分缺失嚴重導致喉干舌燥。
代謝需要30~45分鐘
一般來說,喝了一杯水下肚,正常的代謝時間是30~45分鐘。喝水后通常要一節課的時間,才會有尿意。當然,這也并不適應所有情況。
比如:當吃了很咸的食物,鹽就會令水潴留在體內,使它代謝的時間更長。
運動后,身體急需水,這時候喝進去的水分都被身體吸收,能排出去的水少了,尿意來得就慢了。
而在冬天,因為天氣冷,不怎么出汗,身體需要的水分不多,喝進去的水代謝地快。所以,人在冬天,老想上廁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