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夏天腳手出汗是什么原因

人在夏天的時候天氣很熱,所以全身都在出汗,可是有的人偏偏手和腳出汗量會非常的大,這個時候大家就很擔心,是不是自己的身體和別人的會不一樣,首先手腳出汗屬于是比較虛弱的體質,這和個人的身體體質健康是有一定關系的,所以夏天手腳愛出汗,要看看是不是以下的這些問題

中醫認為:手足汗出多而大便難者,屬陽明熱盛;手足汗出多而粘者,屬脾胃濕熱;手足汗出而手足心煩熱者屬心腎陰虛;手足汗而手足不溫者,屬脾胃虛寒。

治療:

1、 陽明熱盛,燥結內結,宜苦寒攻下,如《醫方類聚 手足汗》曰:“陽明病,手足汗出,譫語,大便難,此熱證也,與承氣湯下之。”又如《東醫寶鑒 手足汗》認為:“手足者,津液自胃府傍達于外,則手足自汗,有熱聚胃府,逼而出之者,此陽明證也,宜大柴胡湯下之。”清 沈金鰲《雜病源流犀濁 諸汗源流》亦曰:“而又有手足汗者,液自胃府旁達于外,則手足自汗。有熱聚胃府,逼而出之者,此陽明病也,必當下,宜大柴胡湯。”清 林佩琴在《類證治裁 汗癥》也指出:“胃腑熱蒸,手足自汗,亦陽明病,當下,大柴胡湯。”

2、手足汗,脾胃濕熱者,宜清利濕熱,如明 徐春甫《古今醫統大全》曰:“清脾者,治手足出汗,白術,蒼術,茯苓,半夏,黃連各一錢,滑石,柴胡,升麻,甘草,羌活各五分,水二盞,加燈心煎八分,空心服。”祝建權認為脾主四肢,臨床上手足汗屬脾胃濕熱者多見,治療當以化濕清熱,以蕾樸夏菩湯加減(蕾香,制半夏,茯苓等,光杏仁,生薏仁,川樸,澤瀉,蒼術,白蔻仁,通草)而獲效。趙務儉認為手足汗出者于夏之際而發,因濕氣主令,內外相搏,脾不運濕,故用三仁湯加味(杏仁,竹葉,蔥仁,半夏,薏仁,川樸,通草,甘瀾水,丹參,牛膝)口服治療以清利濕熱,理血通經,效果滿意。

3、手足汗,心腎陰虛者,宜滋陰清熱,麥味地黃湯主之。夏建忠認為手足心汗多大多屬陰虛陽亢之癥,宜養陰清熱,護液止汗,自擬護液止汗湯(生地黃,山萸肉,麥冬,知母,地骨皮,龍骨,牡蠣,五味子,酸棗仁,白芍,桑葉)治療取效。張登部認為手足多汗癥屬心腎陰虛,心腎之陽偏亢,迫汗外出者,治宜滋心腎調營衛,固表止汗,針刺補復溜,陰郄,瀉合谷,以復溜屬腎,陰郄屬心,能補心腎之陰而潛陽寓陰,故汗出得解也。

5、手足汗,中陽不足,脾胃虛寒者,宜溫補中陽,治宜理中湯加烏梅。劉明武認為手足汗出屬胃中虛冷,陽氣不固者,非理中,真武不能取效。張登部認為手足多汗癥屬心腎陽虛,衛氣失于固攝,手足汗出者,治宜補心腎,固衛止汗,針刺補復溜,氣海,以補心腎之陽,助衛外之氣,方有固衛止汗之功。劉金英等認為頑固性手足自汗癥屬陽虛,治宜補氣固衛,佐斂陰調營,生脈散加味(黨參,黃芪,麥冬,五味子,炙甘草,牡丹,附子,獲神,白芍,熟地,桂枝,遠志,柏子仁)治療,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