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中風后遺癥新療法,食療配合指壓,神奇顯功效

中風,現代醫學稱為腦血管意外。因本病發病急驟,兇險,變化迅速,如風之猝然,故名中風。且病勢兇險,后遺癥多,治療困難。其病因,多為心火暴盛,或久郁生熱,或正氣自虛,血液運行遲緩,瘀血阻塞經絡等,或腎陰虧虛,肝膽偏亢,陽動化風等因所致。其中“熱極生風”與“虛風內動”是導致“風自內生”而致病的主要原因。臨床可見突然昏倒,(或不昏倒),不省人事,口眼喝斜,舌強語塞,半身不遂等癥狀。

第一 指壓療法:
1)) 選取穴位:腎俞、太溪、心俞、膈俞、脾俞、肺俞、百會、太沖、膻中、中脘、足三里、頰車、地倉、肩俞、曲池、合谷、陽陵泉、昆侖、內關、太淵。
2)) 具體操作:
(1)患者仰臥,單指指端分別施術:
①肝盛陰虛型:重揉百會、太沖穴各5分鐘(均行補法,先揉后點,揉法從左向右轉動)。
②心血不足型:輕揉輕點膻中穴3分鐘(補法)。
③濕痰蘊阻型:輕揉輕點中脘、足三里穴各3分鐘(均行補法,先揉后點,揉從左向右轉動)。

(2)患者俯臥,單指指端分別施術:
①肝盛陰虛型:輕揉輕點腎俞、太溪穴各3分鐘(均行補法,先揉后點,揉法從左向右轉動)。②心血不足型:輕揉輕點心俞、膈俞、脾俞穴各4分鐘(均行補法,先揉后點,揉法從左向右轉動)。
③濕痰蘊阻型:輕揉輕點脾俞穴(補法),重揉重點肺俞穴(瀉法)各3分鐘。
(3)單指指端分別選用:
①肝盛陰虛型:揉點頰車、地倉、肩俞、曲池、合谷、陽陵泉、昆侖穴各2分鐘(平補平瀉,邊揉邊點),每次30分鐘。
②心血不足型:揉點肩俞、曲池、內關、足三里、昆侖穴各3分鐘(平補平瀉,邊揉邊點),每次30分鐘。
③濕痰蘊阻型:重點重揉太淵穴3分鐘(瀉法,先點后揉,揉法從右向左轉動)。
適應證:中風后遺癥。
注意:鼓勵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避免發怒、悲傷等精神刺激,和寒冷刺激。適當運動,最好是主動運動,不能主動運動者,可做被動運動。
第二 食療:
1)黑芝麻丸:黑芝麻3斤,洗凈去雜質,上鍋蒸2~3次,干燥后研細,煉蜜為丸,每丸重3克,每次服3丸,黃酒送下,每日服3次。
2)芹菜汁:芹菜洗凈后,榨汁,取汁,每日3~4湯匙,每日3次,連服7日。

溫馨提示:

請不要迷信專家,專家說的對不對,是需要后續的臨床試驗去不斷檢驗的,而且必定會有一些專家建議會被證偽。也不要蔑視專家,因為指南制定出來之前我們需要按照專家的意見去做,而且指南的制定首先要參照專家的意見。

本站原創內容,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