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從排便看腸道健康?醫生支招:對照這篇文章,排除腸癌可能

大腸癌,對于大家也許并不是什么熟悉。

但作為全球發病率第三高,致死率第二的癌癥,一度被曾被認為“老年病”的結直腸癌,在近幾年來奪走越來越多青壯年的性命。

根據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SEER)監測數據顯示:美國50-65歲以上的男性和女性腸癌發病率呈明顯下降趨勢,但在20-49歲的青中年人群中呈整體上升趨勢,死亡率也逐漸增長。

從2001年,腸癌在年輕群體發病率每年以2.1%的速度增長,其中直腸癌的漲勢更兇,增長率可接近每年平均3.9%。

但很多年輕人并沒有意識這點,他們這些人平時健康飲食、積極鍛煉,從未意識到自己患有癌癥,甚至誤診10年之久,發現時卻已到了晚期。

腸道有癌,大便先知?排便時出現4個異常,還得加以重視

大便的正常與否,是反映一個人的腸道健康與否,尤其對于許多胃炎患者來說,一旦大便的形狀出現了改變,就很有可能預示著某些嚴重疾病的發生。

第一,自身的排便習慣

在短時間內就出現了比較大的改變,比如之前可能一天,兩次大便或者2~3天才一次大便。

但如果在短時間內出現,一天之內有四五次大便,就要小心是不是胃炎加重或者是并發了直腸炎等疾病。

第二,大便變稀

尤其是像平時大便比較干燥的患者,在短時間內突然出現大便稀溏不成形,并且腹部畏寒怕冷,這種情況要考慮是慢性結腸炎。

由于結腸是吸收水分的部位,如果結腸不能夠正常的吸收水分,就會導致大便里面的水分增多,出現大便稀溏。

第三,出現便血

對于許多慢性胃炎的患者來說,最害怕出現的并發癥就是消化道潰瘍。

一旦出現消化道潰瘍,第一個反應就是大便顏色的改變,可以很明顯的看到,出現了暗紅色,并且帶有膿血和粘液的話,絕對需要警惕腸癌。

第四,大便之后更加墜脹

很多患者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明明有變異,也去廁所撿了一點大便,但在解了大便之后,墜脹的感覺還是沒有消除,反而更加嚴重。

這是一種中醫認為的氣虛表現,認為正氣不能夠固守我們的肛門直腸,就容易導致墜脹感覺產生,這種情況需要用中藥來進行調理。

面對直腸癌,這種檢查手段必須要做

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國大腸癌發病出現呈現一個特點:大約有6成的大腸癌長在直腸,其中有60%-75%的直腸癌在指檢范圍內,也就是說很容易通過直腸指檢來早期發現。

但很可惜的是,數據顯示:在延誤治療的直腸癌患者中就有8成以上因未進行直腸指檢而造成。

堅持定期復查腸鏡,這是應對胃炎患者出現腸道并發癥的首要檢查,定期復查腸鏡,可以檢查出某些特定疾病,比如腸道息肉、直腸腫瘤等疾病,及早發現及早手術,后期的愈后是非常好。

除了指檢,我們還需建議你做好2個工作:

1.多吃粗糧

特別像一些胃病患者,害怕自己的腸胃功能不好,老是吃一些比較精細的食物,這樣反而加重腸胃負擔,可以多吃一些糙米、玉米之類的粗糧,可以提供膳食纖維,這些都有助于大便正常。

2.每天堅持揉揉肚子

以順時針揉肚子,10分鐘左右,因為肚子上有我們的足陽明胃經,和大腸經,疏通經絡有助于自身腸胃功能的恢復。

也許很多人都不太好意思進行指檢,但一個小小的檢查,對健康意義可是大大的,為了咱們身體健康,偶爾被爆下菊花也是能夠接受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