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去常州必須吃的美食

對于常州美食人們都是非常好奇,因為這個地區的特色美食是非常著名,很多人們都是遠道而來,只為了品嘗到當地所獨有的特色,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三套鴨,這其實就是用鴨肉、鴿子肉放在一起燉成的湯,但是這種湯品在喝起來味道卻是飛倉的鮮美多汁,肉質吃起來也是相當的鮮嫩。

三套鴨

揚州傳統名菜,清代《調鼎集》曾記載套鴨制作方法,為“肥家鴨去骨,板鴨亦去骨,填入家鴨肚內,蒸極爛,整供”。后來揚州的廚師又將湖鴨、野鴨、菜鴿三禽相套,用宜興產的紫砂燒鍋,小火寬湯燉燜而成。家鴨肥嫩,野鴨香酥,菜鴿細鮮,風味獨特。

煮干絲

同清乾隆帝下江南有關。乾隆六下江南,揚州地方官員聘請名廚為皇帝烹制佳肴,其中有一道“九絲湯”,是用豆腐干絲加火腿絲,在雞湯中燴制,味極鮮美。特別是干絲切得細,味的滲透較好,吸入各種鮮味,名傳天下,遂更名“煮干絲”。與雞絲、火腿絲同煮叫雞火干絲,加開洋為開洋干絲,加蝦仁則為蝦仁干絲。

獅子頭

相傳始于隋朝。隋煬帝到揚州觀瓊花后,對揚州的萬松山、金錢墩、象牙林、葵花崗四大名景十分留戀。回到行宮命御廚以上述四景為題,制作四道佳肴,即松鼠鱖魚、金錢蝦餅、象牙雞條、葵花獻肉。皇帝贊賞不已,賜宴群臣。從此,這些菜傳遍大江南北。到了唐朝,郇國公府中名廚受“葵花獻肉”的啟示,將巨大的肉圓制成葵花狀,造型別致,猶如雄獅之頭,可紅燒,也可清燉;清燉較嫩,加入蟹粉后成為“清燉蟹粉獅子頭”,盛行于鎮揚地區。

水晶肴蹄

又名鎮江肴肉,相傳300多年前,鎮江酒海街有家小酒店的店主在大熱天買回四只豬蹄,欲用鹽腌制,結果卻誤用其岳父用以制鞭炮的硝。誰知肉質未變,反腌得更硬結味香,肉紅蹄白。用清水泡后,焯水過清,再入鍋后加蔥姜、花椒、茴香、桂皮,加水燜煮。本想高溫去毒,不料香氣撲鼻。香氣吸引了神仙張果老,變成白發老翁來購,四只肴蹄吃了三只半,店主食了剩下的半只,只覺得味極鮮美,此后便用這種方法來制作肴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