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茱萸湯組成
臨床上有很多中藥組方都是由不同的中藥材組成的,但是這些中藥方子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是有好處的,其中也包括了吳茱萸湯。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胃腸方面的問題,吳茱萸湯對腸胃方面的疾病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調理作用,同時要注意藥方的組成。那么吳茱萸湯是怎樣組成的?
1.吳茱萸湯是傳統的中藥,它具有的作用是溫中補虛、降逆止嘔,在臨床上經常用于治療消化道的疾病,比如出現腹痛、反酸、惡心、嘔吐,甚至出現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都可以用吳茱萸湯進行調整和治療。吳茱萸湯對于頭頂出現的頭痛,又稱為厥陰性頭痛,效果非常的理想。對于出現腹瀉、煩躁、手腳發涼,也是吳茱萸湯的適應癥。吳茱萸湯對于妊娠期嘔吐、神經性嘔吐、耳源性的眩暈等,效果也不錯。吳茱萸湯需要醫生在臨床進行辨證治療,這樣才能合理地應用吳茱萸湯解決患者的疾病。
2.首先吳茱萸湯方很簡單就這四味藥。這個方里頭關鍵是吳茱萸,吳茱萸是一個散寒的藥。方藥組成吳茱萸10克 黨參10克 生姜10克 紅棗5個,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本方具有制酸、鎮吐作用。能明顯抑制胃排空,顯著提髙小鼠胃殘留率,并能抑制離體大鼠胃條的自發運動,對于乙酰膽堿和氯化鋇所致大鼠胃條的痙攣性收縮有拮抗作用;能明顯降低大鼠的胃液分泌,顯著減小其胃酸濃度。
3.胃脘作痛,食谷欲嘔,吞酸嘈雜為本方主證,屬胃中虛寒。厥陰頭痛,嘔吐涎沫;少陰吐利,手足厥冷,煩躁欲死,均為兼見病證。以上諸證雖各有特點,但其病機同屬虛寒。胃中虛寒,氣逆不降,故食谷欲嘔,吞酸嘈雜;寒主收引,氣機凝結,故胃脘作痛;肝經挾胃,上會巔頂,肝胃虛寒,陰寒上犯,濁陰上逆,故厥陰頭痛,嘔吐涎沫;少陰陽虛,清陽不升,不達四末,故手足不溫,吐利頻作,并見煩躁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