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藥貼敷療法有哪些

我們都知道相比之下中藥的效果一般都比西藥要好一點點, 會更加的不傷身體, 在某些疾病方面, 中藥貼敷療法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 那麼你知道中藥貼敷療法有哪些嗎?如果你不知道卻又想要瞭解這方面的內容的話, 就和我一起來看看針對中藥貼敷療法有哪些這個問題醫生給了我們怎樣的解釋吧。

許多家長知道中藥穴位敷貼是冬病夏治的良方, 其實這種外治法一年四季都可以用。 蘇大附屬兒童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劉殿玉說, 貼敷療法是以中醫經絡學說為理淪依據, 把藥物研成細末, 以水、醋、酒、油等為基質, 製成軟膏、餅劑或薄膜, 直接貼敷穴位、患處, 用來治療疾病的一種無創痛的外治療法, 它是中醫治療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蘇大附屬兒童醫院中醫科除“三伏天”開展“冬病夏治”外, 針對小兒服藥困難, 對各種多汗症、多涎症、腹痛、肺炎、腹瀉、口腔炎、便秘、遺尿症、咽炎等疾病均可以外治治療,

根據疾病的特點, 選取不同的方藥, 貼敷在特定的穴位, 取得了很好的療效。

《本草綱目》中敷貼至今仍在用

中藥貼敷具有悠久的歷史。 它起源於原始社會, 在我國現存最早的醫方專著《五十二病方》記載了植物外敷傷口, 可以減輕疼痛和止血, 並可治療毒蛇咬傷, 為後世廣泛應用。 東漢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記述了烙、熨、外敷、藥浴等多種外治之法, 而且列舉的各種貼敷方。 華佗在 《神醫秘傳》中治脫疽“用極大甘草, 研成細末, 麻油調敷極厚, 逐日更換, 十日而愈。 ”到了晉、唐、宋時期, 穴位貼敷療法已有不斷改進和創新,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收載了大量穴位貼敷療法,

治療小兒口舌生瘡、小兒赤眼及大腹水腫等至今仍在沿用。 清《急救廣生集》、《理瀹駢文》中藥外治專著的出現標誌著穴位貼敷療法的成熟。

穴位貼敷療法的作用機理比較複雜, 尚不完全清楚。 由於經絡“內屬臟腑, 外絡肢節, 溝通表裡, 貫穿上下”, 是人體營衛氣血循環運行的通道, 而穴位則是運行通路中的交匯點, 不僅反映各臟腑生理病理的機能, 同時也是治療五臟六腑疾病的有效刺激點。 因而運用穴位貼敷療法, 刺激和作用於體表腧穴, 通過經絡的傳導, 糾正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 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 對五臟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狀態, 可產生良好的治療和調整作用, 達到以穴驅邪和扶正強身的目的。 此外, 貼敷藥物直接作用於體表穴位,

可改善局部血液迴圈及周圍組織營養, 促使藥物吸收。 還可使藥物透過皮毛腠理由表入裡, 通過經絡的貫通運行, 聯絡臟腑, 溝通表裡, 發揮較強的藥效作用。

中藥敷貼對哪些常見病療效好

從兒童醫院中醫目前的臨床經驗來看, 中藥敷貼對於肺炎、反復呼吸道感染、厭食、小兒腸炎、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過敏性紫癜、遺尿、抽動穢語綜合征、單純性肥胖等兒童常見病療效較好。 據劉殿玉介紹, 兒童醫院中醫科對各種汗症、流口水、多涎症、腹痛、肺炎、腹瀉、口腔炎、口瘡、鵝口瘡、便秘、遺尿症、咽炎等疾病, 制定了止汗散、止涎膏、暖臍膏、敷胸散、止瀉散、泄火散、遺尿膏、通便膏進行藥物貼敷, 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中藥貼敷療法有哪些?針對這個問題, 醫生通過上面的內容告訴了我們詳細的答案, 大家在看過上面的內容以後, 對於這個問題, 心裡一定都有了一定的瞭解。 如果大家想要知道更多關於這方面的內容的話, 可以撥打我們的熱線進行諮詢, 也可以與我們的24小時線上專家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