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冠心病的症狀

臨床症狀

根據其臨床症狀, 冠心病可分為5型:

1.心絞痛型:表現為胸骨後的壓榨感, 悶脹感, 伴隨明顯的焦慮, 持續3到5分鐘, 常發散到左側臂部, 肩部, 下頜, 咽喉部, 背部, 也可放射到右臂。 有時可累及 這些部位而不影響胸骨後區。 用力, 情緒激動, 受寒, 飽餐等增加心肌耗氧情況下發作的稱為勞力性心絞痛, 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緩解。 有時候心絞痛不典型, 可表現為氣緊, 暈厥, 虛弱, 噯氣, 尤其在老年人。 根據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分為穩定型和不穩定型心絞痛。 穩定型心絞痛指的是發作一月以上的勞力性心絞痛,

其發作部位, 頻率, 嚴重程度, 持續時間, 誘使發作的勞力大小, 能緩解疼痛的硝酸甘油用量基本穩定。 不穩定型心絞痛指的使原來的穩定型心絞痛發作頻率, 持續時間, 嚴重程度增加, 或者新發作的勞力性心絞痛(發生1個月以內), 或靜息時發作的心絞痛。 不穩定性心絞痛是急性心肌梗塞的前兆, 所以一旦發現應立即到醫院就診。

2.心肌梗塞型:梗塞發生前一周左右常有前驅症狀, 如靜息和輕微體力活動時發作的心絞痛, 伴有明顯的不適和疲憊。 梗塞時表現為持續性劇烈壓迫感, 悶塞感, 甚至刀割樣疼痛, 位於胸骨後, 常波及整個前胸, 以左側為重。 部分病人可延左臂尺側向下放射, 引起左側腕部, 手掌和手指麻刺感,

部分病人可放射至上肢, 肩部, 頸部, 下頜, 以左側為主。 疼痛部位與以前心絞痛部位一致, 但持續更久, 疼痛更重, 休息和含化硝酸甘油不能緩解。 有時候表現為上腹部疼痛, 容易與腹部疾病混淆。 伴有低熱, 煩躁不安, 多汗和冷汗, 噁心, 嘔吐, 心悸, 頭暈, 極度乏力, 呼吸困難, 瀕死感, 持續30分鐘以上, 常達數小時。 發現這種情況應立即就診。

3.無症狀性心肌缺血型:很多病人有廣泛的冠狀動脈阻塞卻沒有感到過心絞痛, 甚至有些病人在心肌梗塞時也沒感到心絞痛。 部分病人在發生了心臟性猝死, 常規體檢時發現心肌梗塞後才被發現.部分病人由於心電圖有缺血表現, 發生了心律失常, 或因為運動試驗陽性而做冠脈造影才發現。

這類病人發生心臟性猝死和心肌梗塞的機會和有心絞痛的病人一樣, 所以應注意平時的心臟保健。 心臟性猝死可發生在那些貌似健康的人身上, 這裡主要說的是冠心病中的一個類型, 叫做不穩定斑塊, 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很小, 沒有堵塞血管, 所以平時沒有任何症狀, 但是, 斑塊會突然破裂, 破裂以後, 會在局部形成血小板、紅細胞組成的血栓, 很大, 而且同時冠狀動脈痙攣縮窄, 出現嚴重缺血。 然後, 大面積心肌梗死, 死掉了。

4.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部分患者原有心絞痛發作, 以後由於病變廣泛, 心肌廣泛纖維化, 心絞痛逐漸減少到消失, 卻出現心力衰竭的表現, 如氣緊, 水腫, 乏力等, 還有各種心律失常, 表現為心悸。

還有部分患者從來沒有心絞痛, 而直接表現為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

5.猝死型:指由於冠心病引起的不可預測的突然死亡, 在急性症狀出現以後6小時內發生心臟驟停所致。 主要是由於缺血造成心肌細胞電生理活動異常, 而發生嚴重心律失常導致。

體征

一般早期無明確的陽性體征, 較重者可有心界向左下擴大, 第一心音減弱, 有心律失常時可聞及早搏、心房纖顫等, 合併心衰時兩下肺可聞及濕羅音, 心尖部可聞及奔馬律等。

冠心病心絞痛的症狀表現:

1 因急走、爬坡、上樓、負重、寒冷、飽餐、情緒激動等誘發因素而發生心絞痛,特別是老年人更易發生。

2 疼痛在胸骨後中部或上1/3處, 可放射到左肩、左上臂疼痛, 但也可在胸骨下部、上腹部、左側胸部、左頸、下頜等部位疼痛。

3 疼痛為一種壓迫感、沉重感、緊束感、灼燒感等。

4 疼痛發作大都持續2~3分鐘, 最長一般不超過半小時。

5 情緒激動誘發者, 隨著心平氣和之後可以消退

6 體力活動誘發心絞痛者, 在運動停止後常在短時間內緩解。 硝酸甘油舌下含化通常可在3分鐘內, 使心絞痛發作停止。 否則, 應懷疑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