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東風菜根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中國藥植志》

【拼音名】Dōnɡ Fēnɡ Cài Gēn

【別名】鑽山狗(《湖南藥物志》), 疙瘩藥、草三七(《貴州草藥》)。

【來源】菊科植物東風菜的根。

【性味】

辛, 溫。

①《湖南藥物志》:辛香,

無毒。

②《貴州草藥》:性溫, 味辛。

【功能主治】

疏風, 行氣, 活血, 止痛。 治腸炎腹痛, 骨節疼痛, 跌打損傷。

①《中國藥植志》:治療喉痛及肚痛, 有祛風的效用。

②《湖南藥物志》:疏風, 祛濕, 行氣, 健脾, 消食。 治骨節疼痛, 寒痧腹痛。

③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祛風熱, 療蛇傷。 治毒蛇咬傷, 目赤腫痛, 咽喉腫痛, 腸炎腹痛。

④《貴州草藥》:活血調氣, 止血生肌, 消食積。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0.5~1兩;或研末、浸酒。 外用:研末撒或搗敷。

【附方】

①治腰痛:東風菜根五錢。 水煎服。 (《湖南藥物志》)

②治跌打損傷:疙瘩藥泡酒服。 (《貴州草藥》)

③治刀傷:疙瘩藥搗絨敷傷處。 (《貴州草藥》)

④治蛇傷、癤瘡:東風菜幹根研粉外敷。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臨床應用】治毒蛇咬傷:先對病人常規處理和在八風穴(或八邪穴)放血排毒,

然後用東風菜鮮根搗爛敷傷口周圍, 並用鮮根1兩(幹藥用1/3量)煎水內服, 每日2次。 一般每日敷藥1次, 嚴重病人增加服藥及換藥次數。 服藥後個別病人有嘔吐現象, 加糖矯味便可改善。 部分病例曾配合使用烏蘞莓、半邊蓮、佛甲草、木芙蓉、鬼針草、天南星、穿心蓮等, 以提高療效。 治療150餘例, 除3例發病迅猛病情較重, 改用他法治療外, 餘均治癒。 療程最短3天, 一般6~7天。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