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滋肝補腎的9大食物

粟米

又稱穀子、稞子。 能補益腎氣。 《名醫別錄》及《滇南本草》中都說到“粟米養腎氣。 ”明·李時珍還說:“粟, 腎之穀也, 腎病宜食之, 煮粥食益丹田,

補虛損。 ”

性溫, 味甘, 除有補脾健胃作用外, 更有補腎壯腰之功, 對腎虛腰痛者, 最宜食用。 如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曾說:“生食之, 甚治腰腳不遂。 ”明·李時珍亦曾記載:“治腎虛腰腳無力, 以袋盛生栗懸幹, 每旦吃十餘顆, 次吃豬腎粥助之, 久必強健。 ”

芝麻

甘平, 有補肝腎、潤五臟的作用。 如《本草經疏》中就曾記載:“芝麻, 氣味和平, 不寒不熱, 補肝腎之佳穀也。 ”尤其是腎虛之人腰酸腿軟, 頭昏耳鳴, 發枯發落及早年白髮, 大便燥結者, 最宜食之。

豇豆

又稱飯豆、長豆。 性平, 味甘, 能補腎健脾, 除脾虛者宜食外, 腎虛之人也宜食用, 對腎虛消渴、遺精、白濁, 或小便頻數, 婦女白帶, 食之最宜。 《本草綱目》曾這樣記載:“豇豆理中益氣, 補腎健胃, 生精髓。 ”《四川中藥志》也說它能“滋陰補腎,

健脾胃, 治白帶, 白濁和腎虛遺精。 ”

性平, 味甘, 具有補腎和健脾的雙重作用。 如《本草綱目》記載:“豇豆補腎健胃, 生精髓。 昔盧廉夫教人補腎氣, 每日空心煮豇豆, 入少鹽食之。 ”現代《四川中藥志》也介紹:“豇豆滋陰補腎, 健脾胃。 治白帶、白濁及腎虛遺精。 ”對腎虛小便頻數者亦宜。

胡桃

性溫, 味甘, 既能補肺止喘, 又能補腎固精, 還能潤腸通便。 適宜腎虛喘嗽、遺精陽痿、腰痛腳弱、小便頻數、大便燥結之人服食。 正如《醫學衷中參西錄》所說:“胡桃, 為滋補肝腎, 強健筋骨之要藥, 故善治腰疼腿疼, 一切筋骨疼痛。 為其能補腎, 故能固齒牙, 烏鬚髮, 治虛勞喘嗽, 氣不歸元, 下焦虛寒, 小便頻數, 女子崩帶等症。 ”

山藥

性平, 味甘, 為中醫“上品”之藥,

除了具[1]有補肺、健脾作用外, 還能益腎填精。 如明·李時珍指出:山藥“益腎氣, 健脾胃。 ”《本草正》亦載:“山藥, 能健脾補虛, 滋精固腎, 治諸虛百損, 療五勞七傷。 ”《本草經讀》還說:“山藥, 能補腎填精, 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 凡上品之藥, 法宜久服, 多則終身, 少則數年, 與五穀之養人相佐, 以臻壽考。 ”所以, 凡腎虛之人, 宜常食之。

淡菜

有補肝腎、益精血的功效。 《隨宜居飲食譜》中說它“補腎, 益血填精”。 《本草匯言》亦雲:“淡菜, 補虛養腎之藥也, 此物本屬介類, 氣味甘美而淡, 性本清涼, 善治腎虛有熱。 ”所以, 凡腎虛羸瘦、勞熱骨蒸、眩暈盜汗、腰痛陽痿之人, 食之最宜。

桑椹

俗稱桑果。 性寒, 味甘, 有補肝、益腎、滋陰的作用。 如《滇南本草》雲:“桑椹益腎臟而固精, 久服黑髮明目。

”清·王孟英還說:“桑椹滋肝腎, 充血液, 健步履。 ”故腎虛之人, 尤其是腎陰不足者, 食之最宜。

枸杞

性平, 味甘, 具有補腎養肝、益精明目、壯筋骨、除腰痛、久服能益壽延年等功用。 尤其是中老年腎虛之人, 食之最宜。 如《本草通玄》記載:“枸杞子, 補腎益精, 水旺則骨強, 而消渴、目昏、腰疼膝痛無不愈矣。 ”《本草經疏》中也說:“枸杞子, 為肝腎真陰不足, 勞乏內熱補益之要藥。 老人陰虛者十之七八, 故服食家為益精明目之上品。 ”

杜仲

性溫, 味甘微辛, 能補肝腎、強筋骨, 對腎虛所致的腰脊酸疼、足膝軟弱無力、小兒腎虛兩下肢麻痹以及婦女腎虧引起的習慣性流產者, 最為適宜。 正如明代醫家繆希雍解釋說:“杜仲主腰脊痛, 益精氣, 堅筋骨, 腳中酸痛。 蓋腰為腎之府,

動搖不能, 腎將憊矣。 杜仲補其不足, 益腎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