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有關大棗的美容養生法

大棗, 又名紅棗, 為鼠李科落葉小喬木或灌木植物棗的成熟果實, 屬於藥食兩用之品, 有鮮棗與幹棗(大棗)之分, 兩者的成分有所不同。 鮮棗內含有豐富的維生素類物質, 特別是維生素C的含量為百果之冠, 故稱其為“天然的維生素丸”, 所以吃鮮棗補充人體的維生素更為有利。 然而, 鮮棗易於變質腐爛, 故需烘曬為幹棗以便長期保存, 通常我們所稱的“大棗”即指幹棗。

大棗, 以色紅、肉厚、飽滿、核小或無核、味甜者為佳。 民間有“天天吃大棗, 青春永不老”“一天十個棗, 一輩子不顯老”, “五穀加大棗, 勝過靈芝草”, “若要皮膚好,

粥里加大棗”等說法, 雖然有些誇張, 但也說明常常食用大棗對健康是有益的。
我國的第一部中藥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將大棗列為上品, 稱其有“安中養脾, 助十二經。 平胃氣, 通九竅, 補少氣, 少津, 身中不足……和百藥”等功效。 《長沙藥解》稱:“大棗, 補太陰之精, 化陽明之氣, 生津潤肺而除燥, 養血滋肝而息風, 療脾胃衰弱。 ”可見古人對大棗功效的推崇。
現代中藥學認為, 大棗味甘性溫, 歸脾、胃經, 有補中益氣, 養血安神, 緩和藥性的功效, 適用於中氣不足, 血虛證, 髒躁證及緩和藥性等。 大棗善治中氣不足, 脾胃虛弱所致的體倦乏力, 食少便溏等症。
用大棗與大米、小米或糯米同煮為粥, 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大棗還能養血安神, 既可治療因血虛所致的面色萎黃、頭暈目眩、疲倦無力等症,
又可治療因心虛肝鬱引起的精神恍惚、睡眠不佳、神志失常等症。
現代醫學研究證實, 大棗除含有以上營養成分外, 還含有三萜皂苷類、生物鹼類、黃酮類、有機酸類等多種有效成分, 具有延緩衰老, 抗氧化, 提高免疫功能, 抗腫瘤等作用。 大棗中所含的環磷酸腺苷參與機體核酸與蛋白質的代謝, 促進蛋白質及抗體的合成, 從而增強人體抵禦疾病的能力。 大棗還有保護肝臟增強體力和抗過敏的作用。
這裡給大家介紹一些大棗的驗方及食療方。
1、慢性疾病或大病後身體虛弱, 大棗30克, 花生30克, 羊肉100克, 調料少許, 有益氣補虛, 健脾養血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羊肉洗淨切為小塊, 放入花生大棗及調料,
加水適量, 用文火燉煮2小時, 食肉喝湯。
2、中老年人肝腎不足, 腰膝酸軟, 頭暈目眩, 耳鳴耳聾, 鬚髮蒼白者, 用大棗30枚, 制首烏10克, 桑椹10克, 大米100克, 紅糖少許, 有補肝腎, 養精血, 烏鬚髮的功效。
服用方法:先將制首烏用水煎煮40分鐘, 然後在首烏藥液中放入大棗、桑椹及大米同煮成粥, 食前加紅糖少許調味, 早晚服。
3、癔病性精神恍惚, 哭笑無常, 心煩失眠, 情緒波動較大者, 用大棗15枚, 浮小麥50克, 甘草10克, 有益氣養心, 安神定志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以上3味藥洗淨, 煎煮1小時, 去甘草後食用。

4、中老年人脾胃虛弱, 有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 體倦乏力, 大便溏泄等症狀者, 用大棗10枚, 山藥10克, 蓮子10克, 大米100克, 有益氣健脾, 補虛健身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大棗、山藥及蓮子洗淨與大米同煮為粥,

早晚食用。
5、肝炎及肺結核病後恢復期, 身體虛弱, 疲乏無力, 用大棗肉500克, 白糖適量, 有益氣補虛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大棗洗淨去核, 用水煮爛成膏狀, 用容器貯存, 早中晚各服用1湯匙。
6、過敏性疾病(如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紫癜、蕁麻疹等)的輔助治療, 每日服用鮮棗50~100克或大棗20~50枚, 有補氣健身, 抗過敏的功效。 服用方法:將棗洗淨後不拘時服用, 至過敏症狀消失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