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搖錢樹的功效與作用

【拼音名】Yáo Qián Shù

【別名】山膀胱、燈籠花、一串錢。

【來源】

藥材基源:為無患子科植物複羽葉欒樹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或全緣葉欒樹K.bipinnata Franch.Var.integrifo-liola(Merr.)T.Chen的花和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1.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2.Koelreuteria bipinnata Franch.var.integrifoliola(Mer.)T.Chen[K.integrifoliola Merr.]

採收和儲藏:7-9月採花, 晾乾;9-10月采果, 曬乾。

【原形態】

1.複羽葉欒樹 喬木, 高可達20m以上。 葉平展, 二回羽狀複葉, 長45-70cm;葉軸和葉柄向軸面常有一縱行皺曲的短柔毛;小葉9-17片, 互生, 很少對生;小葉柄長約3mm或近無柄;小葉片斜卵形, 長3.5-7cm, 寬2-3.5cm, 先端短尖至短漸尖, 基部闊楔形或圓形, 略偏斜, 邊緣有內彎的小鋸齒, 兩面無毛或上面中脈上被微柔毛, 下面密被短柔毛, 有時雜以皺曲的毛;紙質或近革質。

圓錐花序大型, 長35-70cm, 分枝廣展, 與花梗同被短柔毛;萼5裂, 裂片闊卵狀三角形或長圓形, 被硬緣毛及流蘇狀腺體;花瓣4, 長圓狀披針形, 長6-9mm, 寬1.5-3mm, 先端鈍或短尖, 瓣爪長1.5-3mm, 被長柔毛, 鱗片深2裂;雄蕊8, 長4-7mm, 花絲被白色、開展的長柔毛, 花藥有短疏毛;子房三棱狀長圓形, 被柔毛。 蒴果橢圓形或近球形, 具3棱, 淡紫紅色, 老熟時褐色, 長4-7cm, 寬3.5-5cm;果瓣外面具網狀脈紋。 種子近球形, 直徑5-6mm。 花期7-9月, 果期8-10月。

2.全緣葉欒樹 本變種與複羽葉欒樹的區別點是小葉通常全緣, 有時一側近頂部邊緣有鋸齒。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1.生於海拔400-2500m的山地疏林中。

2.生於海拔100-300m的丘陵地、村旁或600-900m的山地疏林中。

資源分佈:1.分佈於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2.分佈於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肝明目;行氣止痛。 主目痛淚出;疝氣痛;腰痛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 9-15g。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