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瓶齒是怎么形成的,如何科學預防?

奶瓶齒在很多奶粉喂養的家庭中比較常見, 雖然寶寶到了一定的年齡會換牙齒, 但是奶瓶齒帶給寶寶的疼痛和傷害是揮之不去的, 因此, 家長一定要幫助孩子預防奶瓶齒, 以免奶瓶齒給孩子帶來疼痛, 引起食欲差, 嚼飯困難, 甚至引起營養不良等危害。 那么, 如何科學預防奶瓶齒呢?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奶瓶吃的預防方法有哪些。

什么是奶瓶齒?

奶瓶齒在最近幾年發病越來越多, 當然, 這離不開最近幾年的奶粉喂養方式, 而在過去母乳喂養的情況下, 并不存在這一疾病, 奶瓶吃帶給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

因此, 家長一定要弄清楚什么是奶瓶吃, 奶瓶吃的原因及危害, 以及如何科學預防奶瓶齒。

奶瓶齒是指已經長了牙齒, 但還在用奶瓶吃奶的嬰幼兒所患的一種齲病。 日常生活中, 不時可以看到一些寶寶, 還不等乳牙出齊, 已長出的牙卻變成又黑又尖的爛牙根了,

這種現象大都是奶瓶齲所致。 常見于長期使用奶瓶的寶寶身上, 其特征為齲齒主要發生于上頜的門牙和第一乳磨牙, 同時與此成為對比的是, 下頜的門牙卻很少看到齲齒。 這種蛀牙往往是因為不當的喂食習慣造成飲品中的可發酵醣類長時間滯留在牙齒周圍所致, 牛奶、母奶、果汁及糖水等, 都含有不同成分可發酵醣類, 經變形鏈球菌利用之后而產生酸, 造成牙齒表面脫鈣。

奶瓶齒是怎么形成的?

奶瓶齲的發生往往是由于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喂奶方法造成的。 人工哺乳的嬰幼兒, 一般是使用奶瓶喂奶喂水。 當喂奶時, 奶嘴在寶寶的嘴里恰好放在上下門牙的中間, 奶頭頂在腭部, 吮吸奶液時,

幾乎能使所有門牙都浸泡在奶液里或糖水里, 這樣, 在寶寶吸奶獲得營養的同時, 口腔的細菌也借有利條件而生長繁殖起來。 如果喂奶不定時, 無限延長牙齒在奶液里浸泡的時間;或為圖省事, 哄寶寶含著奶瓶入睡;或喂奶后, 寶寶很快入睡, 無法清理口腔, 使口腔內腐蝕牙體的細菌大量繁殖, 久而久之牙齒脫鈣、牙冠剝脫, 形成殘根或牙渣。

奶瓶齒的危害有哪些?

很多家長覺得, 反正是要換牙的, 不用補, 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有齲齒以后, 食物殘渣容易藏在里面, 刷牙時很難清除干凈, 而且牙齒表面的琺瑯質被破壞了, 已經失去了保護層, 這樣下去齲齒會越來越嚴重, 還會引起炎癥, 如果損傷到神經后, 孩子就會經常感到牙疼, 不僅痛苦, 還影響進食, 影響營養的攝入, 影響頭面部的正常發育, 而且對孩子的心理健康也有損害。 所以, 一旦發現齲齒, 一定要及時治療。 乳牙過早破壞, 不但影響美觀, 更重要的是咀嚼功能不能得以完全發揮, 影響頭面部的正常發育。 顯而易見,

奶瓶齲所帶給機體的危害是極大的。

如何科學預防奶瓶齒?

由于寶寶患奶瓶齲是因喂養方法不當造成的, 最有效的預防辦法就是做到科學喂養、搞好口腔衛生護理。

口腔衛生護理的方法:

1、可不能為圖省事, 讓寶寶含著奶瓶入睡。 若已形成習慣可以用溫開水替代, 且一定要糾正。

2、要科學地掌握喂奶時間和次數。 每次喂奶時間一般限定在15分鐘左右, 當寶寶長到7、8個月, 自己抱奶瓶喝奶時, 應該讓寶寶在20分鐘內喝完, 不要任其邊吃邊玩拖很長時間, 避免使牙齒受腐蝕的時間加長。

3、寶寶2歲開始, 媽媽可用細小柔軟的牙刷在寶寶吃過東西后及睡覺前刷牙。

4、對稍大點的寶寶盡快改用匙喂水、喂奶。 逐步訓練和培養寶寶飯后漱口,

過渡到自己刷牙。

5、給寶寶喝奶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 每次喝畢必須用清潔棉簽或溫巾給寶寶擦拭口腔、齒齡及乳牙, 即使還未出牙也要進行清洗。

6、寶寶長出乳牙后, 要經常去口腔科做檢查, 以便及早發現問題立即得到治療。 同時可以讓寶寶早日熟悉這里的環境, 在需要治療時,已經不懼怕醫生,能夠積極配合了。

7、喂奶后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在適量地喂白開水,以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喂奶后家長還可用消毒過的紗布蘸清水為寶寶擦洗牙面。對稍大點的寶寶盡快改用匙喂水、喂奶。逐步訓練和培養寶寶飯后漱口,過渡到自己刷牙。

總之,奶瓶齒對寶寶的危害很大,如何科學的預防奶瓶齒,關鍵在于家長的學習與重視,如果家長重視寶寶的健康發育和成長,重視寶寶牙齒的健康,就會主動去學習和咨詢醫生,讓寶寶養成良好的清潔衛生習慣,以免奶瓶齒危害寶寶的健康。

在需要治療時,已經不懼怕醫生,能夠積極配合了。

7、喂奶后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在適量地喂白開水,以起到清潔口腔的作用;喂奶后家長還可用消毒過的紗布蘸清水為寶寶擦洗牙面。對稍大點的寶寶盡快改用匙喂水、喂奶。逐步訓練和培養寶寶飯后漱口,過渡到自己刷牙。

總之,奶瓶齒對寶寶的危害很大,如何科學的預防奶瓶齒,關鍵在于家長的學習與重視,如果家長重視寶寶的健康發育和成長,重視寶寶牙齒的健康,就會主動去學習和咨詢醫生,讓寶寶養成良好的清潔衛生習慣,以免奶瓶齒危害寶寶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