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川連子的功效與作用

川楝子是一種藥用價值比較高的植物, 可以緩解各種疼痛, 可以治療頭癬, 還能殺蟲驅蟲, 抑制呼吸中樞、抗肉毒、抗中毒、抗真菌、促進腸道消化等。 正因如此, 川楝子在醫學中的臨床應用也比較高, 可以製作成很多藥物, 解決各種健康問題, 幫助治療各類病患。 下面, 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川楝子的功效與作用。

一、川楝子的功效作用

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殺蟲。 主脘腹脅肋疼痛;疝氣疼痛;蟲積腹痛;頭癬。 用於胸脅、脘腹脹痛, 疝痛, 蟲積腹痛。

①《本經》:主溫疾、傷寒太熱煩狂, 殺三蟲疥竊, 利小便水道。

②《藥性論》:主人中大熱, 狂, 失心躁悶, 作湯浴。

③《珍珠囊》:主上下部腹痛, 心暴痛。

④《綱目》:治諸疝、蟲、痔。

⑤《醫林纂要》:瀉心火, 堅腎水, 清肺金, 清肝火。 核:怡疝, 去痼冷。

⑥《本革求原》:治淋病莖痛引脅, 遺精, 積聚, 諸逆沖上, 溲下血, 頭痛, 牙宣出血, 殺蟲。

二、川楝子的藥理作用

1、驅蟲作用

本品有驅蛔蟲作用, 有效成分為川楝素, 它的乙醇提取物的作用強, 與山道年相比, 作用緩慢而持久。 低濃度(1:5000-9000)川楝素對整條豬蛔蟲及其節段有明顯的興奮作用, 表現為自發活動增強, 間歇地出現異常的劇烈收縮, 運動的規律破壞, 持續10-24小時。 被認為川楝素是對蛔蟲肌肉的直接作用。

川楝素還能使蟲體三磷酸腺苷的分解代謝加快, 造成能量的供不應求而導致收縮性痙攣而疲勞, 最後使蟲體不能附著腸壁而被驅出體外, 因此臨床上服用川楝素排蟲時間較遲, 約24-48小時, 排出蟲體多數尚能活動。

2、對呼吸中樞的抑制作用

在大白鼠上記錄膈神經放電和膈肌肌電, 觀察川楝素對呼吸的作用, 結果表明, 大劑量川楝素(2mg/只, 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引起的呼吸衰竭, 主要是由於它對中樞的抑制作用。 延腦呼吸中樞部位直接給川楝素(0.01-0.15mg/只)的實驗支援上述結論。 中樞興奮藥尼可刹米對川楝素引起的呼吸抑制有輕微的對抗作用。 川楝素對清醒家兔皮層自發電活動未見明顯的影響。

3、抗肉毒中毒的動物的作用

川楝素對致死量肉毒中毒的小鼠, 攻毒後6小時內給藥治療, 其存活率可達80%以上;對肉毒中毒猴子, 攻毒後24小時治療, 可治癒半數以上;對C型肉毒中毒亦有保護作用;與抗毒血清合用, 可明顯降低抗毒血清用量。 以楝素能在神經一肌肉接頭處對抗肉毒的阻遏作用。

4、抗真菌

苦楝子醇浸液有較強的抑制真菌作用。

5、促進腸運動

川楝子有促進腸肌張力的作用, 可引起痙攣性收縮而致腹痛腹瀉, 因而驅蛔時可不另用瀉藥。

三、臨床應用

1、治療急性乳腺炎

將苦楝子連皮和仁, 搗碎曬乾, 炒微黃, 研細末。 每次以苦楝子末3錢, 紅糖2兩, 用黃酒或開水100~200毫升沖服, 每日~2次, 連服2~5次。 共治43例, 其中初診時未化膿者34例, 服藥2~4次, 均在3天內治癒。

2、治療頭癬

苦楝子烤黃研成細末, 用熟豬油或凡士林調成50%油膏。 先將患者頭髮剃光或剪短, 用清水洗淨瘡痂, 再以5~10%明礬水洗1遍, 擦乾, 塗油膏(約厚2~3毫米), 每日1次, 連續10天為一療程, 一般2~3個療程可愈。 該方法共治發癬患者4000余人, 有效率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