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寶寶積食推拿

在現在的大多數家庭中, 很多人每天都會給寶寶推拿護理, 為了胖寶寶身體更加健康, 還有就是因為現在寶寶們生活條件好了, 常常非常容易積食, 所以每天都需要及時護理, 這樣的話寶寶才會少生病, 體質更好, 而且讓寶寶更加健康的成長。 下面我們就來瞭解一些對於寶寶積食推拿的手法和步驟吧!

一、症狀

1, 口氣, 寶寶口氣重, 發酸有臭味, 一般是積食。

2, 食欲, 寶寶食欲不好, 挑食, 厭食, 嚴重的進食嘔吐。

3, 大便, 大便不規律, 次數增多或減少的現象都可能是前兆, 大便酸臭難聞便秘或腹瀉。

4, 舌苔, 舌苔中段區域白苔過後或者發黃, 嚴重的積食會出現舌苔剝落, 也就是地圖舌。

5, 腹脹, 未進食時寶寶肚子摸上去也是脹的, 或在摩腐時摸到腸道內有硬結。

二、方法和手法

1, 清胃經, 位置: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節。

方法:用拇指向寶寶拇指方向直推100次。

2, 清大腸經, 位置:食指橈側(靠近拇指一側)。

方法:用拇指指肚從寶寶指跟推向指尖150次。

3, 揉板門, 位置:掌面大魚際肌之中點。

方法:用拇指揉板門200次。 嚴重積食也可用指甲掐, 揉3掐1。

4, 順運內八卦, 位置:掌心周邊。

方法:用拇指順時針揉200次。

5, 推小橫紋, 位置:在掌面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小指掌指關節橫紋處。

方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線來回推動。

6, 四橫紋, 位置:食指, 中指, 無名指, 小指靠近手掌的第一個橫紋。

方法:用拇指掐或揉200次。

7, 下推七節骨, 位置:龜尾上五釐米左右。

方法:拇指由七節骨推向龜尾200次。

8, 摩腹,

方法:以肚臍為中心, 用手掌順時針揉肚子。 9, 捏脊。 10, 揉足三裡, 方法:拇指順時針揉足三裡200次。

三、神闕穴操作

1.體位

寶寶仰臥, 雙腿踡起, 放鬆腹部, 掀起寶寶上衣, 充分暴露穴位點。

2.操作前準備

操作者將雙手掌心搓熱, 手涼的家長可在操作前雙手握著盛有熱水的杯子把手焐熱。

3.揉腹

操作者右手掌心或大魚際對準肚臍, 緩緩向下施加一定的壓力, 達到肌肉下層面, 力量柔和, 不要使用蠻力, 沿一定的方向揉動。 每次揉1-5分鐘不等, 也可以根據情況適當延長時間。

揉動時, 接觸點不要移動, 固定在穴位點處。 速度為每分鐘100-200次。

4.摩腹

操作者將右手掌心或四指併攏指掌面自然放在肚臍邊緣, 以自然下沉的輕緩壓力接觸皮膚(不用刻意加力), 以肚臍為圓心, 圍繞著肚臍緩緩地做逆時針或順時針的摩動。

力量在皮肉之間, 過程均勻柔和, 速度為每分鐘50-100次, 每次1-5分鐘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