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和中湯的功效與作用

和中湯怎麼吃?想必不少人對和中湯的功效與作用都有所耳聞, 但是如何用和中湯來治癒疾病卻是不太清楚的。 今天就帶著大家看看它是如何結合養生。

【處方】 白芍1錢5分, 厚朴1錢5分, 枳殼1錢5分, 藿香1錢5分, 青皮1錢, 砂仁8分, 廣木香8分, 生甘草6分, 乾薑6分, 黃連6分。

【功能主治】 痢疾, 不甚實甚虛, 不偏寒偏熱, 不問赤白。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家庭治病新書》

【處方】 扁豆1錢半(炒), 雲苓1錢, 白芍1錢(炒), 青皮5分(炒), 蔻米5分(炒), 谷芽1錢(炒), 神曲1錢(炒), 滑石3分, 白術1錢(炒), 生草5分。

【功能主治】 小兒脾胃受傷, 內有積滯, 小便不利, 身體發燒, 肚腹按硬而兼瀉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揣摩有得集》

【別名】 和中散

【處方】 人參5分, 茯苓5分, 甘草5分, 白術8分, 半夏8分, 陳皮1錢, 藿香1錢, 砂仁1錢。

【功能主治】 小兒痘疹, 虛吐不止。

【用法用量】 和中散(《瘍醫大全》卷三十三)。

【摘錄】 《準繩·幼科》卷五

【處方】 青皮、厚樸、枳殼、芍藥、藿香、白術、蒼術、砂仁。

【功能主治】 小兒傷于飲食濕面之物, 患泄痢, 稍後重, 赤白相交, 一身無熱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幼科證治大全》

【處方】 理中湯加茯苓、陳皮、半夏、蔻香、砂仁。

【功能主治】 痘瘡, 飲水而腹痛, 虛嘔不止。

【摘錄】 《治痘全書》卷十三

【處方】 白術(米泔水浸, 炒)8分, 白芍(酒炒)6分, 當歸身7分, 陳皮5分, 甘草6分, 熟半夏6分, 柴胡6分, 防風6分, 白茯苓7分, 幹葛8分, 牡丹皮5分, 桔梗7分。

【功能主治】 微表, 和中安胃。 主痧痘,

大吐大瀉而後見者。

【用法用量】 加生薑1片, 紅棗2個, 水2鐘, 煎服。

【摘錄】 《活幼心法》卷七

【處方】 橘紅1錢5分, 半夏1錢, 茯苓1錢, 神曲1錢, 香附1錢, 甘草5分, 青皮5分, 縮砂仁7枚, 草豆蔻5分。

【功能主治】 因氣感飲食, 時作胃腹疼痛;或胃脘當心痛, 按之不得, 屬實者。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用生薑3片, 水煎熟, 食前溫服。

【摘錄】 《杏苑》卷六

【處方】 人參、當歸、枳殼、甘草、木通。

【功能主治】 痘後患痢, 用黃連解毒湯後, 膿血盡者。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錄】 《片玉痘疹》卷十二

【處方】 當歸身(酒洗)、白芍(酒炒)、白術(去蘆)、茯苓(去皮)、陳皮、黃連(有紅多者加)、黃芩(炒)、甘草、木香少許。

【制法】 上銼1劑。

【功能主治】 虛勞, 赤白痢疾, 或腹痛, 裡急後重。

【用法用量】 水煎, 食前溫服。 如久不止, 更兼服實腸散。

【摘錄】 《回春》卷四

【處方】 白術2錢,

厚朴2錢, 陳皮1錢半, 半夏1錢半, 枳殼5分, 炙草4分, 砂仁4分, 木香2分。

【功能主治】 惡食, 胸實痞, 有積者。

【摘錄】 《嵩崖尊生》卷九

【處方】 人參1錢, 當歸1錢, 茯苓1錢, 白術1錢5分(土炒), 扁豆2錢, 丁香3分, 藿香3分, 陳皮3分, 炙甘草4分。

【功能主治】 產後7日內, 曾服生化湯3-4帖, 血塊不痛, 嘔不納穀。

【用法用量】 加生薑1片, 水煎服。

【摘錄】 《胎產心法》卷下

【處方】 白術4兩, 橘皮(黃者), 厚樸2兩半, 人參、茯苓, 甘草1兩半。

【制法】 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 調適陰陽, 通流榮衛, 養脾胃, 進飲食。 主脅肋脹滿, 嘔逆噁心。

【用法用量】 每服3錢, 水1盞, 入生薑煎至7分, 空心溫服。

【摘錄】 《雞峰》卷二十五

【處方】 人參1兩半, 白術1兩, 白茯苓(去黑皮)1兩, 甘草(炙, 銼)3分, 厚樸(去粗皮, 生薑汁炙)3分。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兒脾胃虛冷, 吐利,

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 3、4歲兒每服1錢匕, 水半盞, 同煎至3分, 去滓, 帶熱服, 至夜可3服。

【摘錄】 《聖濟總錄》卷一七五

【處方】 人參1錢, 白術1錢, 陳皮1錢, 半夏1錢, 茯苓1錢, 甘草5分, 黃連1錢半(薑炒), 大棗2枚。

【功能主治】 虛火嘈雜。

【用法用量】 上加粳米1撮, 以水1盞半, 煎至8分, 溫服。

【摘錄】 《醫統》卷二十四

上面介紹了和中湯是怎樣製作出來的, 飲用和中湯可以幫助我們治療一些方面的問題。 但是想要體會到方劑帶來的好處或是功效, 只有去食用它們才知道哦。 大家有沒有興趣試一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