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獨腳蟾蜍的功效與作用

獨腳蟾蜍這種中藥材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 獨腳蟾蜍作為一種常見的中藥材, 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一下。

【別名】 金線吊蛤蟆、石蟾蜍。

【來源】 藥材基源:為葡萄科植物掌裂草葡萄的塊根。

【原形態】 掌裂草葡萄 木質藤本。 根紡錘形或塊狀。 枝條細長, 皮孔明顯, 無毛或有細毛, 幼枝略帶淡紫色。 葉互生;葉柄長2-4cm;葉片掌狀3-5全裂, 有時3裂, 寬卵形, 長6-10cm, 寬7-10cm, 邊緣有不規則的粗齒, 上面深綠色, 光滑, 下面淡綠, 無毛或幼時僅主脈、側脈上有細毛;中間裂片菱形, 長6-10cm, 寬3-7cm, 先端漸尖, 基部寬楔形;側生裂片斜卵形,

稍短。 花兩性, 聚傘花序小, 花序梗長4-7cm, 伸直或纏繞;花萼小;花瓣5, 稀為4片;雄蕊5;花盤與子房貼生;子房上位, 2室。 漿果球形至扁球形, 直徑約7mm, 橙黃色。 花期6月, 果熟期9-10月。

【生境分佈】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500m以下的山坡灌叢中或陡崖上。

【性味】 苦;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 清熱化痰;解毒散結。 主熱病頭痛;胃痛;痢疾;癰腫;痰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 3-6g。 外用:適量, 搗爛、磨水成漿或研末調敷。

【摘錄】 《中華本草》

以上介紹的關於獨腳蟾蜍的知識, 相信大家對於獨腳蟾蜍的認識又會多一點了。 我們在生活中可以食用獨腳蟾蜍對身體進行調理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