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生

保濕面膜真的能保濕?小心被忽悠

作為面膜產品中重要的品類, 保濕面膜是不少消費者的護膚必備產品之一。 許多消費者往往會在睡覺去敷上一副保濕面膜, 然後美美地入睡。 然而, 近日香港消費者委員會進行的保濕面膜產品評測顯示, 部分保濕面膜並不具有補水效果, 反而是部分保濕面膜的防腐劑化學成分超標。 作為消費者, 以後購買保濕面膜時可要注意保濕不成反而造成肌膚傷害。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上40款聲稱具保濕功效的片裝面膜, 以5分為滿分, 只有6款樣本(15%), 取得4分的較佳成績, 部分樣本在使用後, 皮膚水分沒有明顯增加。

至於綜合各評分準則後, 有7款樣本取得較佳的4分, 另有4款則取得較低的2.5分。 樣本中最貴和最便宜的產品, 每片平均售價為港幣108.3元和港幣3.1元, 總評分別只獲3分和2.5分;反觀7款總評獲4星的產品, 其中5款平均每片售價在港幣20元以下。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 產品價格和質素並無必然關係。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表示, 此次保濕效能測試參考內地相關產品的指引, 在恒溫和恒濕的環境下進行。 每款樣本由最少24位元試用者測試, 由於面部不同部位的皮膚水分差異較大, 所以選擇在其左或右前臂內側敷上3平方釐米的面膜樣本, 透過皮膚水分測量儀, 量度試用者使用面膜前, 和使用後的1小時、3小時及6小時的皮膚水分數值變化,

根據各樣本的保濕效能, 予以評分。

測試發現, 試用者前臂的皮膚水分增幅在敷面膜後的幾小時內逐步減退。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綜合敷用後1小時、3小時及6小時, 3個時段的保濕表現分別按比重50%、30%和20%計算, 只有6款樣本保濕效能較佳, 總評獲4點評分, 但同時有17款樣本只取得2.5至1.5等較低評分;不少消費者都喜歡在睡前敷面膜, 為皮膚補濕, 消委會提醒消費者, 若希望皮膚維持較佳的保濕效果, 需配合其他乳液或乳霜使用。

值得關注的是, 除保濕功效外, 消委會在檢測中發現半數面膜樣本含或可令人皮膚過敏的防腐劑化學物質成分。 3款樣本檢出防腐劑MIT(methylisothiazolinone甲基異噻唑啉酮), 其中平均每片售價最便宜1款樣本(每片港幣3.1元),

檢出0.013%濃度MIT, 超出內地規定上限(0.01%)。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給出的購買建議稱, 皮膚較敏感人士若用新購的面膜, 可先將部分面膜液塗抹於面頰旁, 讓其停留短時間, 沒有出現過敏反應後才使用。 如面部在過程中出現紅、痕癢或針刺的感覺, 應馬上移除面膜並徹底清洗, 以免產生過敏。 同時, 敷用面膜不應超過建議使用時間, 以免皮膚水分被面膜吸收, 造成反效果。 (劉佳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