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誤區

過度吃止痛藥可能致出血

包括頸椎病在內的疼痛病人, 起病時疼痛難忍, 吃一粒止痛藥, 不出個把小時就見效, 可謂 “立竿見影”。 近年來, 複方對乙醯氨基酚片的問世, 為這類疼痛病人帶來福音。 複方對乙醯氨基酚片是非處方藥, 它屬於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的“三階梯”鎮痛法的第一階梯用藥範圍。 該藥在短時內緩解輕微疼痛領域“表現”出色, 不過, 生活中常有病人誤將止痛藥當做治療用藥。 這裡我們需要澄清, 止痛藥僅僅對症有效, 簡言之, 它是“治標不治本”的藥物, 一旦疼痛症狀持續無法改善, 病人還須前往醫院及時就診。

複方對乙醯氨基酚片的作用機理是通過擴張外周血管,

達到解熱作用;再通過抑制前列腺素等的合成和釋放, 提高痛閾而起到鎮痛作用。 因此, 病人一旦長期過量服用, 可能出現出血傾向, 血象也可能因此發生改變;許多病人對這類止痛藥的副作用知之甚少, 致使用藥上出現誤區盲點。 科學應用止痛藥, 建議根據以下三步驟:

1、出現疼痛症狀時, 病人實在難以忍受, 可考慮服用止痛類藥物;

2、止痛類藥物每次服用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天, 服用時如出現出血症狀, 應立即停藥, 並及時前往醫院治療;

3、止痛類藥物容易掩蓋疾病本身的症狀、延誤病情治療;在對症治療的同時, 病人還應積極前往專科徹底找到病因, 實現真正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