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身體虛出大汗是怎麼回事

出汗是很正常的一種生理現象, 但是出汗多少也是因人而異的, 有的人出汗特別的多, 身體沒有什麼毛病, 有的人天生不出汗, 其實出大汗的原因有很多的, 比如身體虛出大汗也是很常見的, 那麼身體很虛弱真的會引起一個人出汗嗎, 而且也會大汗淋漓的, 對於這樣的問題下面就給大家好好的介紹一下。

出汗能反映身體的健康狀況。 汗出得太多或太少都不是好事, 說明身體存在“虛”的症狀。

在中醫裡存在汗症這一疾病, 一部分特別不容易出汗的人, 首先他們的皮膚比較密實, 其次說明他們的體內調節系統比常人弱, 不出汗或不常出汗就會為肝臟帶來更大的負擔, 排毒能力也較常人更差。 而對於出汗過多的人來說, 首先要分動汗與靜汗。 所謂動汗即是指人體運動過後而出汗, 這時出汗過多會大量消耗人的體力。 田芸指出, 汗液屬於人體陰液的一種表現形式,

過分耗散就會導致陰虛、血虛, 對心臟也有負面影響。 因此, 動汗過多要及時補充水分、鹽分。

靜汗則表現為自汗、盜汗等。 一些人走兩步就會大汗淋漓, 這就屬於自汗, 多為陽虛、氣虛。 自汗過多的人一般毛孔較松、關不緊, 很容易引起感冒, 平時表現為氣短、乏力等症狀。 這類人群可用黃芪進行調養。 而盜汗是指入睡後汗出異常, 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多發, 通常主要是由於陽虛、肝虛, 表現為脾胃不好等。 田芸建議, 這類人群可在平時用糯稻根煮水或六味地黃丸等進行調養。

不同部位出汗也有講究。 頭面部汗多的人群多屬於氣虛、脾虛, 表現為口渴、不想吃飯, 多為積食, 可減少進食量、吃清淡飲食緩解。 手足心多汗多半是心脾虛,

也可能是胃熱或熱證。 心窩、胸口多汗則通常是虛證的表現, 要防止思慮過度。

此外, 汗的顏色要尤其注意。 如果出現黃汗則要開始警惕, 平時可多增加清熱瀉火的食物。 但汗味重並不用太過擔心, 尤其是女性常常會選擇使用一些抑汗產品, 這反而會影響人體正常排毒。

如果一個人經常的出汗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很多人身體虛出大汗也是有可能的, 而且也是因為身體長期的處在一個虛弱的狀態之下的, 如果一個人經常的大汗淋漓的時候, 也會導致身體脫水的, 甚至也會讓身體出現一些乏力的情況, 會引發很多的身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