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血壓應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測量血壓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正常血壓的人也應該每年測量。 血壓測量看似簡單, 其實門道不少, 規律、正確地監測, 對高血壓防治極為重要。
事實上, 我國超過一半的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壓狀況。 監測發現, 全國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達到46.5%、41.1%和13.8%。 上海市的防治情況略好, 分別達到了56.1%、53%和20%。 去年的“五月血壓測量月”活動上, 相關機構對49萬近期沒有測量過血壓的人進行了血壓測量, 結果顯示, 全球範圍內, 高血壓知曉率僅為46.5%;高血壓未治療者, 整個東亞地區為22%, 中國高達55%。 可見, 高血壓防治任重道遠。
血壓測量不應該只是發生在診室裡的醫學行為, 它應該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因為血壓能非常準確地反映一個人的心血管健康狀況。 沒有不適的感覺, 並不能說明血壓不高。 有個患者未經醫生指導, 自行口服降壓藥物, 每次均於日間服藥後2~3小時測量血壓, 資料基本正常, 但有時夜間上廁所時會出現頭痛、頭脹等不適, 到醫院就診後提示血壓不達標, 才明白是服藥後測量血壓的方式不規範所致。
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血壓, 並定期測量血壓:血壓正常者, 每年定期測量;診室或家庭血壓未達到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但血壓水準較高的人, 應增加測量次數, 每月或至少每個季度測量一次血壓。
家庭血壓監測具有許多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