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關注當下,不負時光

有時, 我們覺得時間過得飛快, 看喜歡的書、電影或與人聊天, 幾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有時, 我們卻為時間過得慢而苦惱, 尤其是排隊、等待的時候, 幾分鐘都顯得無比漫長。 同樣的時間長度, 為何感覺起來那麼不一樣?

這跟“時間知覺”有關, 即人們對時間過得快還是慢的內心體驗。 影響時間知覺的因素有很多。 一是身心狀態。 健康、開心的時候我們會覺得時間過得快一些;而當處於疾病的折磨中, 或深陷負面情緒中, 就會因煎熬而感到度日如年。 二是期待值。 對一樣東西越期待, 越感覺時間過得慢,

就像人們常覺得自己等的公車總不來, 而不等的車卻來了一輛又一輛。 三是年齡。 有研究顯示, 隨著年齡增長, 人體內部的生物鐘放緩, 主觀判斷時間的長度要長於客觀時間長度。 所以, 年紀越大越易感覺時光飛逝。 另外, 對5歲的孩子來說, 一年光陰佔據了他們生命中20%的時間, 而對年逾50的人來說, 一年僅僅是人生的2%。 所以小孩子總覺得一年很漫長, 而成年人常覺得一年一晃就過去了。 還有, 孩子每天有很多新體驗, 大腦需要對這些新鮮事物進行處理、記憶, 就會感覺時間過得很慢;而年長者經歷的新體驗越來越少, 日子千篇一律, 就易感覺時間有如白駒過隙。

不論覺得時間過得快還是慢, 我們最不願回想起來自己浪費了光陰。

要不負時光, 得學會關注當下。 全身心地投入到正在做的事, 不論是完成一項艱難的任務, 還是只是做家務。 當你全情投入, 就能感受時光、享受這一瞬間。 還可以督促自己在無趣中找樂趣。 比如在排隊、坐車、等人時, 抽空完成一篇日誌記錄一下生活, 或把舊時的手機照片整理好做成電子相集等, 再次回首那段時間, 就不會是空白。 平時多體驗新事物。 試著打破常規, 讓生活充滿新鮮、積極、有趣的經歷, 如去新地方旅行、培養新的興趣、學習新的知識、交新的朋友等, 當我們回味過往時, 就會有更多的記憶點, 而不只是朝九晚五、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