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尿床草圖片

蒲公英花, 菊科, 蒲公英屬多年生長 木本植物。 根錐體狀, 表層深褐色, 發皺, 葉邊沿有時候具波浪狀齒或掌狀深裂, 尖部漸狹成葉莖, 葉莖及主脈常帶紅紫色, 花葶上端暗紫色, 密被蛛絮狀乳白色長軟毛;頭狀花序, 總苞鐘狀, 瘦果褐黑色, 長冠毛乳白色, 百果期4~10月。

蒲公英別名黃花地丁、婆婆丁、華花郎等。 菊科多年生長 木本植物。 頭狀花序, 種子上面有乳白色冠毛結為的絨球, 花盛開后隨風飄揚到新的地區創造新生命的誕生。

多年生長 草本植物。 根略呈錐體狀, 彎折, 長4~10公分, 表層深褐色, 發皺, 根頭部有深棕色或紅褐色的毛茸。

葉成倒卵狀披針形、倒披針形或長圓環狀披針形, 長4~20公分, 寬1-5公分, 先端鈍或急尖, 邊沿有時候具波浪狀齒或掌狀深裂, 有時候倒向掌狀深裂或大部分掌狀深裂, 頂部裂片很大, 三角形或三角狀戟形, 全緣或具齒, 每側裂片3~5片, 裂片三角形或三角狀披針形,

一般 具齒, 平整或倒向, 裂片間常半生不熟小齒, 尖部漸狹成葉莖, 葉莖及主脈常帶紅紫色, 疏被蛛絮狀乳白色軟毛或幾沒毛。

花葶1至多個, 與葉等長或稍長, 高10~25公分, 上端暗紫色, 密被蛛絮狀乳白色長軟毛;頭狀花序直徑30-40mm;總苞鐘狀,

長12~14mm, 淺綠色;總苞片2~3層, 表層總苞片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 長8~10mm, 寬1-2mm, 邊沿寬膜質, 尖部淺綠色, 上端暗紫色, 先端變厚或具小到中等水平的角狀凸起;里層總苞片條狀披針形, 長10-16mm, 寬2-3mm, 先端暗紫色, 具小角狀凸起;舌狀花淡黃色, 舌全片約8mm, 寬約1.5mm, 邊沿花舌片背面罩暗紫色花紋, 花藥和柱子深綠色。

營養成分

生蒲公英花含有維生素D、維他命C及鉀, 也帶有鐵、鈣、維生素b22、維生素b21、鎂、維生素b26、葉酸片及銅。 實際的原素成分主要是水份, 每60克生蒲公英葉水分含量86%, 蛋白1.6克, 碳水化合物化合物5.3克, 發熱量約有108.8千焦。

蒲公英花植物細胞中帶有蒲公英花醇、蒲公英花素、膽堿、檸檬酸、菊糖等多種多樣身心健康營養元素。 茯苓功效甘, 有點苦, 寒。 歸肝、肝膽經。 有有利排尿、緩瀉、退黃疸、利膽等作用。 治熱毒、癰瘡、瘡瘍、內癰、目赤腫痛、寒濕、黃疸、小便淋瀝澀痛、癤癰瘡毒, 乳癰, 瘰疬, 牙痛, 眼赤, 咽喉痛, 肺癰, 腸癰, 寒濕黃疸, 淋癥澀痛。 治亞急性乳腺炎, 淋巴腺炎, 瘰疬, 疔毒瘡腫, 亞急性結膜炎, 感冒發熱, 亞急性扁桃體炎, 亞急性支氣管炎,

胃病, 肝炎, 膽囊炎, 尿道感染等。 蒲公英花可直接生吃、炒食、熬湯, 是食藥同源兼有的綠色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