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黃耆人參湯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藥物, 黃耆人參湯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中藥方劑, 那麼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項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來就為大家一一解答。

【處方】 人參1錢半, 黃耆3錢(蜜炙), 生地5錢, 熟地5錢, 麥冬2錢(去心), 五味1錢半, 天冬3錢(去心), 黃柏1錢半(鹽水炒), 炙草1錢半。

【功能主治】 氣虛陰火發厥, 脈軟數者。

【用法用量】 水煎, 去滓, 溫服。

【各家論述】 元氣虛衰, 不能收攝陰火, 而神明失其主宰, 故昏昧無知, 卒僕發厥焉。 人參扶元氣以攝火, 黃耆補中氣以退熱, 生地滋陰壯水, 熟地滋腎補陰, 麥冬清心潤肺, 天冬潤肺益陰,

五味子收耗亡之氣, 炙甘草緩上炎之火, 黃柏以清相火之上逆也。 使陰火下潛, 則元陰完複, 而神志清靈, 虛熱無不退矣。 此補氣攝火之劑, 為氣虛火厥之專方。

【摘錄】 《醫略六書》卷二十四

【處方】 黃耆1錢(如自汗過多, 更加1錢), 升麻6分, 人參5分(去蘆), 橘皮5分(不去白), 麥門冬5分(去心), 蒼術5分(無汗更加5分), 白術5分, 黃柏3分(酒洗), 炒曲3分, 當歸身2分(酒洗), 炙甘草2分, 五味子9個。

【功能主治】 助元氣, 理治庚辛之不足。 主脾胃虛弱, 上焦之氣不足, 遇夏天氣熱盛, 損傷元氣, 怠惰嗜臥, 四肢不收, 精神不足, 兩腳痿軟, 遇早晚寒厥, 日高之後陽氣將旺, 複熱如火, 乃陰陽氣血俱不足, 故或熱厥而陰虛, 或寒厥而氣虛, 口不知味, 目中溜火, 而視物(目荒)(目荒)無所見, 小便頻數,

大便難而結秘, 胃脘當心而痛, 兩脅痛或急縮, 臍下周圍如繩束之急, 甚則如刀刺, 腹難舒伸, 胸中閉塞, 時顯嘔噦, 或有痰嗽, 口沃白沫, 舌強, 腰、背、胛眼皆痛, 頭痛時作, 食不下, 或食入即飽, 全不思食, 自汗尤甚, 若陰氣覆在皮毛之上, 皆天氣之熱助本病也, 乃庚大腸、辛肺金為熱所乘而作。 癰疽膿血大泄, 敗臭痛甚者, 及潰後虛而發熱或作痛, 少寐。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 都作1服。 水2盞, 煎至1盞, 去滓, 食遠或空心稍熱服。

【注意】 忌酒、濕面、大料物之類及過食冷物。

【摘錄】 《脾胃論》卷中

【處方】 黃耆半兩, 人參半兩, 半夏半兩, 陳橘皮半兩, 麥門冬半兩, 當歸半兩, 赤茯苓半兩。

【制法】 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 安胎。 主妊娠傷寒, 服汗下諸藥, 熱已退, 覺氣虛不和者。

【用法用量】 每服4錢, 水2盞, 加生薑3片, 煎7分, 去滓, 下阿膠末1小匕。 溫與之, 每日3-4次。

【摘錄】 《傷寒總病論》卷六

【處方】 黃耆、人參、白術、陳皮、甘草、當歸、麥冬、五味、生地、黃柏、熟地、天冬。

【功能主治】 煎厥。

【摘錄】 《證治匯補》卷七

通過小編介紹的黃耆人參湯的詳解, 大家是不是對黃耆人參湯更有瞭解了呢?如果沒有很瞭解的話, 大家可以多看幾遍哦, 黃耆人參湯的功效與作用還有很多, 適量的服用還是挺好的, 可以使身體更健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