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對付亞健康中醫有長處

“亞健康”狀態的人群比例不斷上升

隨著社會種各行各業競爭的激烈, 中青年人群承擔著家庭、社會巨大壓力, 他們往往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上, 沒時間關注自己的身體, 也有很多人對自己的健康狀況盲目自信, 總是根據自己經驗作不科學的自我判斷。 由於缺乏基本的健康知識, 身體出現了早期病症信號, 總以為是小毛病, 不重視, 硬頂著, 等到一定地步, 也到了疾病成真的時候。

實際上, 許多人已處於“亞健康”狀態, 又稱“灰色狀態”和“第三狀態”, 這種狀態西醫檢查無陽性體征, 難以診斷, 最後常被以為沒有病,

實際上身體已出現了疾病的前期徵兆。 遇到小病小痛, 自己憑廣告去藥店買些藥臨時應付一下病情。 當身體受不了時, 影響正常工作, 治療期已過, 疾病已到了不可逆轉的地步, 像這種例子在生活中屢見不鮮。

什麼人易出現第三狀態呢?經常酗酒、吸煙、暴飲暴食、體重過重或過輕、夜生活多、夜間工作、腦力勞動過度、婦女經前經後等人群。 如果不引起重視和加以防範, 持續加重, 都可以轉化為疾病。 這些人在症狀時期最適合通過中醫來解決問題。

正常健康檢查應讓中醫一馬當先

如何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 最基本方法之一便是找中醫診斷非常重要。 即使在當年已作西醫檢查的人, 發生病變的情況也很多, 更不用說幾年才檢查一次的人。

若是每年都能堅持常規體檢, 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都是有益的。 儘管這樣, 西醫體檢也有盲區, 事實上, 有人一提到檢查, 不免想到各種資料指標、拍片子等, 而忽視了中醫檢查重要性。 中醫可以通過人的“精、氣、神”和“望、聞、問、切”診斷方法, 再結合季節、氣候、地區、情緒等因素, 更能正確推斷個人生命機能活動狀態。 為此, 中醫檢查作為有別于西醫檢查方法不容忽視, 在歐美發達國家已引起醫學界的關注。 病人一旦有疲乏、胸悶、食欲不振、睡不好等症狀, 西醫又查不出什麼異常時, 可以通過中醫來診斷, 辨證調理。

中醫專家提出、陽、衛、氣、營、血、三焦、六經等辨證角度來診斷人體身心狀態, 患者對自我感覺不舒服,

中醫可以通過自己視角, 看人的臉色、舌苔及切脈等方法, 判斷一個人情況。 應該說, 把兩者結合起來, 最好先找中醫諮詢指導, 確定檢查方向。

在中醫診斷後再辨證調理

許多人到中年後, 有習慣給自己補一補想法, 但在補之前, 最好讓中醫瞭解自己的體質後再作滋補。 現在市面上各種補品、保健品盛行, 很多廣告或傳銷產品無數, 在選擇時, 最容易出問題。 由於每人體質不同, 適合別人的補品不一定適合自己, 弄不好反而“補”出陰陽偏勝問題。

中醫專家還指出、保健品, 打著提高“免疫力”的旗號, 要知道“免疫力”也分好多種, 細胞免疫力、體液免疫力等。 有些人免疫力低下, 也有人是免疫力亢進的, 自己是分辨不出來的。 而且市場上有些補品、保健品所指的“提高免疫力”,

實際上是提高抵抗力, 即抗病毒、抗“風寒”, 與免疫力是不同概念。 所以, 不是某一補品對所有人群都適合的。 不少人體虛就想到人參, 可是參類裡還有白參是偏涼的, 紅參是偏溫的道理, 對於舌苔黃厚的人, 還可能補出其它疾病。

總的來說, 進補也需辨證調理, 不能籠統地憑感覺來補。 最安全可靠的方法還是先諮詢中醫師, 分析瞭解自己情況, 中醫師會根據你的病情, 告訴你該吃什麼, 哪方面需要科學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