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雞腸狼毒的功效與作用

【出處】《滇南本草》

【拼音名】Jī Chánɡ Lánɡ Dú

【別名】順水龍(《滇南木草》), 順水狼毒(《昆明藥植調查報告》)。

【來源】為大戟科植物乳漿大戟的根。

【原形態】

乳漿大戟, 又名:奶漿草、爛疤眼。

多年生草本, 高20~40釐米, 全株含乳汁。 莖直立, 多分枝。 葉密生;通常無柄;葉片線形、披針狀線形、線狀倒披針形乃至披針形, 長1~6釐米, 寬1~4毫米, 先端鈍, 基部漸狹, 全緣;營養枝上的葉叢生于上方, 條形, 長1.5~3釐米。 杯狀聚傘花序頂生, 排列成傘形;葉狀苞片5, 輪生, 披針形或長圓狀卵形;苞葉綠黃色, 心狀卵形或腎形;花單性, 無花被;多數雄花和1枚雌花同生於杯狀總苞內, 總苞具腎形腺體;雄花僅有雄蕊1;雌花位於花序中央,

僅有雌蕊1。 蒴果卵圓形, 平滑無毛。 種子卵圓形, 長約1.5毫米。 花期5~6月。 果期6~7月。

【生境分佈】生於山坡、山溝、草地。 分佈我國北部、中部及雲南等地。

【化學成份】地上部分含β-穀甾醇、24-亞甲基環木菠蘿烷醇、廿六醇-1、廿九烷、卅一烷、山柰酚-3-β-D-葡萄糖醛酸、吲哚-3-乙酸氧化酶、耐熱的吲哚乙酸氧化酶抑制物;尚證明有廿五烷、廿八烷、卅烷、卅二烷、卅三烷、生物鹼。 種子含水分7.81%、脂肪30.85%、蛋白質22.9%、糖2.82%、灰分5.25%、纖維素30.37%。

【性味】《滇南本草》:性微寒, 味苦辣麻, 有毒。

【功能主治】《滇南本草》:利水道, 消水腫, 殺蟲, 攻腸胃小積滯。

【摘錄】《*辭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