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

中藥炒白芍有何效果 介紹8種功效

中藥炒白芍的功效

養血柔肝, 緩中止痛, 斂陰收汗。 治胸腹脅肋疼痛, 瀉痢腹痛, 自汗盜汗, 陰虛發熱, 月經不調, 崩漏, 帶下。

1.《本經》:主邪氣腹痛,

除血痹, 破堅積, 治寒熱疝瘕, 止痛, 利小便, 益氣。

2.《別錄》:通順血脈, 緩中, 散惡血, 逐賊血, 去水氣, 利膀胱、大小腸, 消癰腫, (治)時行寒熱, 中惡腹痛, 腰痛。

3.《藥性論》:治肺邪氣, 腹中疞痛, 血氣積聚, 通宣臟腑擁氣, 治邪痛敗血, 主時疾骨熱, 強五臟, 補腎氣, 治心腹堅脹, 婦人血閉不通, 消瘀血, 能蝕膿。

4.《唐本草》:益女子血。

5.《日華子本草》:治風補癆, 主女人一切病, 並產前後諸疾, 通月水, 退熱除煩, 益氣, 治天行熱疾, 瘟瘴驚狂, 婦人血運, 及腸風瀉血, 痔瘺發背, 瘡疥, 頭痛, 明目, 目赤, 胬肉。

6.《醫學啟源》:安脾經, 治腹痛, 收胃氣, 止瀉利, 和血, 固腠理, 瀉肝, 補脾胃。

7.王好古:理中氣, 治脾虛中滿, 心下痞, 脅下痛, 善噫, 肺急脹逆喘咳, 太陽鼽衄, 目澀, 肝血不足, 陽維病苦寒熱, 帶脈病苦腹痛滿, 腰溶溶如坐水中。

8.《滇南本草》:瀉脾熱, 止腹疼, 止水瀉, 收肝氣逆疼, 調養心肝脾經血, 舒經降氣, 止肝氣疼痛。

中藥炒白芍的做法

1.白芍《金匱玉函經》載:刮去皮。 《雷公炮炙論》:于日中曬乾, 以竹刀刮上粗皮並頭上了, 銼之。 《世醫得效方》:去蘆, 鍘碎。 現行,

取原藥材, 除去雜質, 分開大小條, 浸至六、七成透, 悶潤至透, 切薄片, 乾燥。

2.炒白芍《經效產寶》載:炒黃。 《婦人良方》:微炒。 炒焦黃。 現行, 取白芍片置鍋內, 用文火加熱, 炒至表面微黃色, 取出放涼。 炒用性緩, 柔肝, 和脾, 止瀉。

3.酒白芍《扁鵲心書》載:酒炒。 《湯液本草》:酒浸。 《炮炙大法》:酒浸蒸切片。

《本草崇原》:切片, 酒潤, 覆蓋過宿。 現行, 取白芍片, 噴淋黃酒拌勻, 稍悶後, 置鍋內用文火加熱, 炒幹, 取出放涼。 每白芍片100kg, 用黃酒10kg。 酒制行經, 止中寒腹痛。

4.醋白芍《綱目》載:醋炒。 現行, 取白芍片, 用米醋拌勻, 稍悶後置鍋內, 用文火加熱, 炒幹, 取出放涼。 每白芍片100kg, 用米醋15kg, 醋炒斂血、止血。

5.土炒白芍《時病論》載:土炒。 現行, 取灶心土(伏龍肝)細粉置鍋內, 用中火炒熱, 倒入白芍片, 炒至表面掛土色, 微顯焦黃色時, 取出, 篩去土粉, 放涼。 每白芍片100kg, 用灶心土20kg。

6.白芍炭《丹溪心法》載:炒成炭。 燒灰存性。 《醫學綱目》:煆存性。 現行, 取白芍片, 置鍋內, 用武火加熱, 炒至焦黑色, 噴淋清水少許滅盡火星, 取出, 晾乾, 涼透。 制炭止血。 此外, 還有煨白芍、鹽白芍、麩炒白芍。

精彩推薦:白芍可以泡水喝嗎 白芍泡水喝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