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科學家提出飲酒安全劑量:每週酒精攝入不超過100克

參考消息網4月23日報導 外媒稱, 成年男性和女性每週攝入酒精不得高於100克, 這是醫學雜誌《柳葉刀》週刊14日刊登的最新研究結果。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17日報導, 在英國心臟基金會資助的一項研究中, 科學家們發現了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的酒精攝入劑量。

報導稱, 每週攝入純酒精的上限為100克, 相當於5瓶酒精濃度為4%的啤酒, 或875毫升濃度為13%的葡萄酒, 超過這一劑量就會對人體造成損害。

研究人員表示, 超量攝入會縮短壽命。 來自劍橋大學的研究小組負責人安吉拉·伍德表示:“這項研究主要告訴我們:如果你喝酒,

那麼減少酒精攝入量就可以活得更久, 可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

另據德國之聲電臺網站4月15日報導, 成年男性和女性每週攝入酒精不得高於100克, 這是醫學雜誌《柳葉刀》週刊14日刊登的最新研究結果。

該研究指出, 每週酒精攝入量超過100克, 會增加罹患中風和心臟疾病的風險, 也會減少飲酒者的壽命。

報導稱, 各個國家酒精飲料的標準不同。 在英國, 攝入100克酒精相當於喝6品脫啤酒;在美國相當於喝7罐12盎司啤酒, 或者7杯5盎司葡萄酒, 或者7杯1.5盎司朗姆酒、杜松子酒及其他蒸餾酒。

該研究提出的建議明顯低於許多國家制定的酒精攝入指導標準。 美國政府目前建議女性每週飲酒不得超過7杯(約含98克酒精——本網注),

男性不得超過14杯。 德國建議女性每天攝入酒精不得超過12克, 男性不得超過24克。

早先的研究顯示,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酒精的影響, 原因之一是男性體重通常大於女性。 但《柳葉刀》的研究認為, 沒有證據顯示, 應該對男性和女性的酒精攝入量制定不同標準。

這個國際專家小組對80多項研究進行了分析, 研究物件覆蓋來自19個國家、年齡在30到100歲之間的60萬人。

研究發現, 每週攝入酒精100至200克的飲酒者平均減壽6個月, 攝入200至350克者減壽兩年, 攝入350克以上者減壽4年。

【延伸閱讀】英藥物學家稱10年後西方人或極少飲酒 首選合成酒精

參考消息網12月19日報導 英媒稱, 一位著名藥物學家稱, 西方社會可能會在一代人之內放棄酒精, 轉而使用不會造成宿醉的合成酒精。

據英國《獨立報》網站12月17日報導, 英國政府前醫藥顧問、英國帝國理工學院教授大衛·納特說, “合成酒精”會帶來酒精的類似效果, 但第二天不會出現噁心和劇烈頭痛的情況。

納特還說, 他相信煙草和香煙也會在10年內被電子煙所取代。

他對美國《國際財經日報》記者說:“再過10年或20年, 西方社會只會在極罕見的情況下飲酒。 ”

他說:“合成酒精會在10年內在西方世界成為首選飲料, 就像我看到的煙草和香煙會被電子煙所取代一樣。 ”

據英國“關注酒精”反酗酒組織說, 在2014至2015年間, 有約110萬人因為與飲酒有關的問題而入院治療。 據估計, 英國國民保健署每年因酒精有關的傷害所支出的費用約為35億英鎊(約合47億美元)。

據稱, 合成酒精能帶來酒精的好處, 如讓人解脫等, 但不會產生酒精的有害副作用。

納特說:“它很可能還會改變文化。 如果醉酒情況減少, 街頭暴力也會減少, 市中心地區的嘔吐和不愉快情況也會減少。 ”

他說:“有些人就是想喝酒, 這樣他們就能打架或是‘發洩出來’, 但大多數人喝酒只是想享受這種體驗, 儘管酒精不可避免地會對他們造成傷害。 ”

他還說:“酒精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了死於瘧疾、腦膜炎、肺結核和登革熱的人數總和。 如果我們能用某種幾乎不會造成死亡的東西取代酒精, 那不是太棒了嗎?”

他說:“那將成為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公共衛生成就之一。 ”

(2017-12-19 16:15:22)

【延伸閱讀】研究稱喝酒對學習外語有幫助:酒精可使人減少焦慮

參考消息網10月30日報導 美媒稱,

講外語經常讓人望而卻步, 尤其是自己語言裡沒有的發音會很困難。 但不用擔心——酒精能夠幫忙。 近期發佈的一項研究發現, 少量飲酒可以説明學習第二語言感到困難的人。

據美國《新聞週刊》網站10月19日報導, 該研究發表在《神經藥理學雜誌》上, 利物浦大學、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和荷蘭的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研究人員想要知道酒精能否説明增強語言技巧。 他們在實驗中邀請50名母語為德語並近期學習了荷蘭語的人。 研究人員讓其中一些參與者飲用含酒精飲品, 而對照組則飲用的是不含酒精的飲品。 飲用酒精的量根據每個人的體重不同, 但基本相當於酒精含量5%的1品脫啤酒。

報導稱,

在喝完飲品後, 所有人都說荷蘭語。 聊天內容的錄音之後由荷蘭母語的人進行檢驗。 參與人員也給自己的語言能力打分。 在說荷蘭語之前飲酒的人講外語的分數要更好一些, 尤其是在發音方面。 但是酒精沒有讓人認為自己的語言技巧有提高。

報導稱, 馬斯特里赫特大學心理學家潔西嘉·韋特曼是該研究的合著者之一, 她說酒精能夠説明人學習新語言的原因很可能與“液體勇氣”幫你跟心儀物件聊天的原因一樣:禁忌變少。 但韋特曼稱需要謹慎, 不能馬上就得出什麼結論。 她在一份聲明中說:“一個可能的原理是酒精可以減少焦慮。 但需要更多研究來驗證這一點。 ”

報導稱, 想要在雙語學習前來一瓶紅酒的人應該注意, 一點點酒精可能就足以讓我們更好地講外語。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心理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之一弗裡茨·倫納在一份聲明中說:“本研究的參與者僅飲用少劑量酒精。”

報導稱,學習一門新語言可能不容易,但科學顯示是值得的。研究顯示,會雙語的人有更好的認知和感官表現,而這可以幫助整體上的學習能力。根據研究結果,一旦你學會第二門語言,學習第三門語言就會更簡單。

所以,報導稱,為了掌握特別有挑戰性的發音,一瓶啤酒可能會給你幫助。(編譯/胡雪)

(2017-10-30 00:11:01)

【延伸閱讀】西媒:研究稱綠茶有助治療胎兒酒精綜合征

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 西媒稱,早在2005年,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每1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名罹患“胎兒酒精綜合征”。這是一種孕婦在妊娠期間酗酒對胎兒造成的永久出生缺陷,缺陷程度與母親當時的飲酒量有關。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8月15日報導,飲酒孕婦的後代並不都會罹患胎兒酒精綜合征,只有一小部分新生兒會“中招”。巴賽隆納新生兒護理專家加西亞·阿爾加爾說:“這是一種非常少見的疾病。”酒精進入胎盤後,很可能會阻礙胎兒健康成長,引發小頭、眼部凹陷、唇齶裂等畸形,還會導致行為和認知上的一些問題。

儘管目前尚無治癒手段,但研究發現,綠茶中的一種成分有助於治療這種疾病。阿爾加爾參與的一項研究日前發佈結果稱,綠茶中含有的主要物質兒茶素能對這種疾病的治療起到積極作用。

一年前曾有研究表明,兒茶素能有效改善唐氏綜合征患兒的認知水準。如今,經過不斷研究和實驗,科學家成功證實,這種成分還能改善胎兒酒精綜合征患兒的生活品質。不過,阿爾加爾教授對此仍持謹慎態度,稱“結果是好的,但只是暫時性的,並非定論”。

他表示,胎兒酒精綜合征與唐氏綜合征的某些症狀相似,因此兒茶素能發揮類似的功效。

研究人員讓來自東歐的80名7至16歲的胎兒酒精綜合征患者口服含兒茶素的藥物,治療過程持續了一年。其中40名患者身上出現了顯著“進展”,這些進展主要體現在行為和認知領域。阿爾加爾說:“患者的攻擊性都降低了。”

患兒服用的是一種富含纖維和兒茶素的藥物“FontUp”。儘管在唐氏綜合征和胎兒酒精綜合征患者身上均取得積極療效,但專家並不建議未罹患這兩種疾病的人為提高認知能力和改善行為問題而服用這種藥物。

(2017-08-17 14:04:52)

【延伸閱讀】研究發現酒精或能提高記憶力 但強調過度飲酒傷身

參考消息網7月27日報導 外媒稱,學者發現,飲酒可以提高記憶力。一項研究顯示,學習之後飲酒的人能更好地回憶起他們學到的內容。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7月24日報導,在一項研究中,88名社交型飲酒者接受一項學單詞的任務。

他們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可以隨便喝酒(平均飲酒量為四個單位),另一組被告知一滴酒都不能喝。

第二天,他們再次都做了同樣的任務,結果發現喝酒的人記住的內容更多。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者強調,過度飲酒對記憶和身心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得到充分證明,因此飲酒產生這種有限的積極作用要與之結合考慮。

該大學教授西莉婭·摩根說:“我們的研究不僅顯示飲酒者在學單詞時表現更好,而且這種效果在喝得更多的人身上更加明顯。”

她說:“產生這種效果的原因還不完全明確,但最有可能的解釋是,酒精阻斷了新資訊的學習,大腦因此有更多可用的資源把最新學到的其他資訊變成長期記憶。”

她還說:“原理就是,海馬體——這是對記憶至關重要的大腦區域——開啟‘鞏固’記憶模式,把短期記憶變成更長期記憶。”

(2017-07-27 11:33:43)

【延伸閱讀】美媒稱酒精會強烈影響中樞神經:使人先犯困後興奮

(原標題:美媒稱酒精會強烈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使人先犯困後興奮)

新華社北京5月9日新媒體專電;美媒稱,就對人腦的影響而言,啤酒、葡萄酒和其他含酒精飲料可謂有點兒性格分裂。起初,這些飲品往往讓人昏昏欲睡,但僅僅在數小時後就會讓人十分警覺、緊張不安。產生這種奇怪影響的原因是什麼?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6日報導,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和藥理學教授A·萊斯莉·莫羅說,答案肯定與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強烈影響有關。

酒精通常會在飲酒後大約20分鐘內迅速進入血流。莫羅說,酒精是一種小分子,因此,一旦進入血流,它能輕易越過血腦屏障,影響被稱為神經元的腦細胞。

在大腦中,酒精以包括 -氨基丁酸A型受體——這種受體存在於超過80%神經元的表面上——在內的蛋白質分子為目標。通常,這些受體是神經遞質 -氨基丁酸的目的地, -氨基丁酸與這些受體相結合、開放一條管道,讓氯化物進入神經元內部。

報導稱,一旦氯化物進入神經元,它們就會減緩神經元的激發。

莫羅說:“神經元激發的減少會導致放鬆、鎮靜和睡意。”她說,如果神經元激發減少太多,就可能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她解釋道,酒精增強了這種效應。這正是為何人在喝酒後會較平時放鬆、鎮靜和欲睡的原因。莫羅還說:“他們也許會動作失調。他們也許會忘了把車停在哪裡。他們也許無法集中精力做家庭作業。”

但是,酒精為何還會擾亂睡眠?答案再次與 -氨基丁酸A型受體和神經元有關。在社交性飲酒後4到5小時內,腦中的酒精分子導致 -氨基丁酸A型受體對酒精以及 -氨基丁酸的敏感度下降。莫羅說,在這種情況下, -氨基丁酸A型受體會從神經元表面移至內部。

她說,一旦 -氨基丁酸A型受體進入神經元內部, -氨基丁酸或酒精都不能啟動它們。在失去了讓氯化物進入、放緩神經激發的關鍵後,神經元就會興奮起來,加快激發速度。

莫羅說:“這時,我們就會醒來。”

(2017-05-09 14:37:58) 一點點酒精可能就足以讓我們更好地講外語。馬斯特里赫特大學的心理學家、該研究的合著者之一弗裡茨·倫納在一份聲明中說:“本研究的參與者僅飲用少劑量酒精。”

報導稱,學習一門新語言可能不容易,但科學顯示是值得的。研究顯示,會雙語的人有更好的認知和感官表現,而這可以幫助整體上的學習能力。根據研究結果,一旦你學會第二門語言,學習第三門語言就會更簡單。

所以,報導稱,為了掌握特別有挑戰性的發音,一瓶啤酒可能會給你幫助。(編譯/胡雪)

(2017-10-30 00:11:01)

【延伸閱讀】西媒:研究稱綠茶有助治療胎兒酒精綜合征

參考消息網8月17日報導 西媒稱,早在2005年,美國的一項研究顯示,每1000名新生兒中就有1名罹患“胎兒酒精綜合征”。這是一種孕婦在妊娠期間酗酒對胎兒造成的永久出生缺陷,缺陷程度與母親當時的飲酒量有關。

據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8月15日報導,飲酒孕婦的後代並不都會罹患胎兒酒精綜合征,只有一小部分新生兒會“中招”。巴賽隆納新生兒護理專家加西亞·阿爾加爾說:“這是一種非常少見的疾病。”酒精進入胎盤後,很可能會阻礙胎兒健康成長,引發小頭、眼部凹陷、唇齶裂等畸形,還會導致行為和認知上的一些問題。

儘管目前尚無治癒手段,但研究發現,綠茶中的一種成分有助於治療這種疾病。阿爾加爾參與的一項研究日前發佈結果稱,綠茶中含有的主要物質兒茶素能對這種疾病的治療起到積極作用。

一年前曾有研究表明,兒茶素能有效改善唐氏綜合征患兒的認知水準。如今,經過不斷研究和實驗,科學家成功證實,這種成分還能改善胎兒酒精綜合征患兒的生活品質。不過,阿爾加爾教授對此仍持謹慎態度,稱“結果是好的,但只是暫時性的,並非定論”。

他表示,胎兒酒精綜合征與唐氏綜合征的某些症狀相似,因此兒茶素能發揮類似的功效。

研究人員讓來自東歐的80名7至16歲的胎兒酒精綜合征患者口服含兒茶素的藥物,治療過程持續了一年。其中40名患者身上出現了顯著“進展”,這些進展主要體現在行為和認知領域。阿爾加爾說:“患者的攻擊性都降低了。”

患兒服用的是一種富含纖維和兒茶素的藥物“FontUp”。儘管在唐氏綜合征和胎兒酒精綜合征患者身上均取得積極療效,但專家並不建議未罹患這兩種疾病的人為提高認知能力和改善行為問題而服用這種藥物。

(2017-08-17 14:04:52)

【延伸閱讀】研究發現酒精或能提高記憶力 但強調過度飲酒傷身

參考消息網7月27日報導 外媒稱,學者發現,飲酒可以提高記憶力。一項研究顯示,學習之後飲酒的人能更好地回憶起他們學到的內容。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網站7月24日報導,在一項研究中,88名社交型飲酒者接受一項學單詞的任務。

他們被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可以隨便喝酒(平均飲酒量為四個單位),另一組被告知一滴酒都不能喝。

第二天,他們再次都做了同樣的任務,結果發現喝酒的人記住的內容更多。

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的研究者強調,過度飲酒對記憶和身心健康造成的負面影響已經得到充分證明,因此飲酒產生這種有限的積極作用要與之結合考慮。

該大學教授西莉婭·摩根說:“我們的研究不僅顯示飲酒者在學單詞時表現更好,而且這種效果在喝得更多的人身上更加明顯。”

她說:“產生這種效果的原因還不完全明確,但最有可能的解釋是,酒精阻斷了新資訊的學習,大腦因此有更多可用的資源把最新學到的其他資訊變成長期記憶。”

她還說:“原理就是,海馬體——這是對記憶至關重要的大腦區域——開啟‘鞏固’記憶模式,把短期記憶變成更長期記憶。”

(2017-07-27 11:33:43)

【延伸閱讀】美媒稱酒精會強烈影響中樞神經:使人先犯困後興奮

(原標題:美媒稱酒精會強烈影響中樞神經系統:使人先犯困後興奮)

新華社北京5月9日新媒體專電;美媒稱,就對人腦的影響而言,啤酒、葡萄酒和其他含酒精飲料可謂有點兒性格分裂。起初,這些飲品往往讓人昏昏欲睡,但僅僅在數小時後就會讓人十分警覺、緊張不安。產生這種奇怪影響的原因是什麼?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5月6日報導,北卡羅來納大學醫學院的精神病學和藥理學教授A·萊斯莉·莫羅說,答案肯定與酒精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強烈影響有關。

酒精通常會在飲酒後大約20分鐘內迅速進入血流。莫羅說,酒精是一種小分子,因此,一旦進入血流,它能輕易越過血腦屏障,影響被稱為神經元的腦細胞。

在大腦中,酒精以包括 -氨基丁酸A型受體——這種受體存在於超過80%神經元的表面上——在內的蛋白質分子為目標。通常,這些受體是神經遞質 -氨基丁酸的目的地, -氨基丁酸與這些受體相結合、開放一條管道,讓氯化物進入神經元內部。

報導稱,一旦氯化物進入神經元,它們就會減緩神經元的激發。

莫羅說:“神經元激發的減少會導致放鬆、鎮靜和睡意。”她說,如果神經元激發減少太多,就可能導致昏迷甚至死亡。

她解釋道,酒精增強了這種效應。這正是為何人在喝酒後會較平時放鬆、鎮靜和欲睡的原因。莫羅還說:“他們也許會動作失調。他們也許會忘了把車停在哪裡。他們也許無法集中精力做家庭作業。”

但是,酒精為何還會擾亂睡眠?答案再次與 -氨基丁酸A型受體和神經元有關。在社交性飲酒後4到5小時內,腦中的酒精分子導致 -氨基丁酸A型受體對酒精以及 -氨基丁酸的敏感度下降。莫羅說,在這種情況下, -氨基丁酸A型受體會從神經元表面移至內部。

她說,一旦 -氨基丁酸A型受體進入神經元內部, -氨基丁酸或酒精都不能啟動它們。在失去了讓氯化物進入、放緩神經激發的關鍵後,神經元就會興奮起來,加快激發速度。

莫羅說:“這時,我們就會醒來。”

(2017-05-09 14: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