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長期憋尿最傷腎 簡單尿檢便知腎功能

本月13日是第九屆“世界腎臟病日”。 腎臟是人體一大重要代謝器官, 然而日常生活中一些不良習慣容易帶來腎臟損害。 一旦患上腎臟疾病, 部分病人會經久不愈, 輕則影響工作和生活, 重則出現尿毒癥, 威脅生命, 尤其是慢性腎臟疾病, 其早期症狀不明顯, 易被患者忽視, 直到病情嚴重時才發現, 這時治療已非常困難。 所以, 做好早期預防護腎工作, 是趕走腎病隱形殺手的有效方法。

慢性腎炎離我們並不遠

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常委、廣東省人民醫院腎內科主任史偉教授談到一個讓他感觸頗深的案例:某大醫院的腦外科醫師,

青年才俊, 天天加班上手術, 身體無任何異常, 直到準備出國進修學習, 出國前體檢才發現存在“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這些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表現, 當時查血清肌酐已達240umol/L左右, 其腎臟濾過功能已下降至慢性腎臟病3-4期(慢性腎臟病5期則為尿毒癥), 腎功能只剩三分之一。 所幸及時發現, 經過腎活檢明確腎臟病變後及時治療, 目前血尿、蛋白尿基本轉陰, 血肌酐有降至140umol/L左右(仍高於正常範圍), 腎臟功能已得到明顯的改善, 但是, 此次腎炎的損害已導致部分腎功能無法恢復, 即使經過系統的治療, 也只能是延緩腎臟功能的退化, 腎內科醫生預測, 十年後病患者可能要做腎透析才能維持腎功能的基本運行。

活生生的例子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但是更多的病例, 則讓腎臟病科醫生們更加心痛, 而釀成悲劇的原因往往是我們在認知上的淺薄和疏忽。 很多十幾歲、二十幾歲的花季少年, 平時頭痛以為是學習壓力大, 喝點涼茶了事, 但其實已經存在慢性腎炎而未及時發現, 等到更加不舒服來就診時, 都已進入尿毒癥期, 年紀輕輕就開始做維持性透析治療了。

體內的隱匿高手

史偉教授介紹, 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我國慢性腎臟病的總患病率為9.3%, 即每10個成人就有一人患病;而其中1%可能會發展為尿毒癥。 由於腎臟的代償功能極其強大, 即使腎臟功能已經損失50%以上, 腎病病人仍可能沒有任何症狀, 再加上腎臟病患者由於對腎臟病防治知識缺乏,

等到首次到醫院就診時往往發現病情已經到了晚期。

以常見的“慢性腎小球腎炎”為例, 此病也就是老百姓口中說提及的慢性腎炎, 在疾病的早期, 可沒有任何症狀, 故又稱為“隱匿性腎炎”, 多數是在常規體檢或診治其他疾病時發現(存在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血壓升高等表現)。 而更多的慢性腎小球腎炎患者, 多是在疾病的中晚期出現臨床症狀時才意識到身體出現問題和尋醫問診。 而史偉表示, 這個時候, 腎臟功能可能已經有了明顯的損傷, 腎臟對人體的排毒功能、調節血壓的功能、調節鈣磷代謝的功能、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促進骨髓造血的功能可能已明顯受損。 在臨床, 此部分病人多以頭暈、頭痛(高血壓所致)、噁心、納差(尿毒毒素累積影響胃腸道功能)、乏力、活動後胸悶氣促(貧血的症狀)等症狀來診。

腎臟病損傷到了一定程度, 就已無法進一步行腎活檢明確腎臟病變, 也無法通過及時、準確的對因治療來緩解病情, 延緩腎臟病的進展。 而那些在體檢中或診治其他疾病時意外發現的腎臟病患者, 則可能較為幸運, 當然有部分患者一發現存在腎臟病時也已接近尿毒癥期, 也就是慢性腎臟病5期, 可以通路正規的診治、行腎臟活檢明確腎臟病變後系統治療、延緩腎臟功能的退化。

糖尿病高血壓成幫兇

史偉談到, 引發腎臟病的原因較多, 常見的是伴隨糖尿病、高血壓等一起發生的腎臟疾病, 此外還有原發性腎炎等。

對於那些已經確診有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的患者來說, 出現腎臟損害的風險會更高。 因為腎臟是由許多微小血管組成的一個臟器, 高血壓患者若血壓長期得不到較好的控制, 可能不出10年, 就會出現高血壓良性小動脈腎硬化症、糖尿病腎病等繼發性腎臟疾病。 這種損害若不及時控制和治療,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進一步加劇, 可發展為腎小球硬化、腎間質纖維化, 最終導致腎功能不全, 直至發展成尿毒癥。 而高尿酸、高血脂也會導致慢性間質性腎炎、脂質腎病的可能。 因此, 存在上述慢性疾病的患者, 比正常人患者慢性腎臟病的風險明顯增加, 更加應該關注腎臟病變。

長期憋尿要不得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一些生活習慣應引起重視, 史偉提醒大家, 像長期憋尿不僅容易引起膀胱損傷, 尿液長時間滯留在膀胱還極易造成細菌繁殖, 一旦返流回輸尿管和腎臟, 其中的有毒物質就會造成腎臟感染, 從而引發尿路感染、腎炎甚至尿毒癥。 因此, 每天要喝足夠的水並及時排尿, 不僅可以預防尿路感染, 還可減少尿路結石的發生。 即使工作再繁忙, 也不要忘了勤喝水並按時如廁。 一旦養成了憋尿的習慣, 就會在不知不覺間影響腎臟的健康。

另外, 很多人的腎臟病都是在不知不覺間“吃”出來的, 吃得過多, 造成腎臟負擔過重。 吃得太甜、太油不僅會加重腎臟負擔, 還會引發肥胖, 而肥胖患者還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 進而引發糖尿病。還有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導致體內的血尿酸濃度升高,引發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濃度升高對腎臟的毒性非常大,很容易造成腎小管和腎間質發生病變,最後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即尿毒癥。

簡單尿檢便知腎功能

現在一些學校、單位的體檢中並沒有“尿常規”檢查項目,史偉建議,普通人每年一次的常規體檢最好增加“尿常規”一項,簡便又有效,大部分腎病問題都可通過此反映出來。因為腎臟病的兩個主要指標分別是血清肌酐值和蛋白尿。很多病人認為只要血肌酐值正常,腎臟就沒事,由於這些認識誤區,使很多患者失去了早期診治的機會。一般來講,前者水準越高,說明腎功能越差。蛋白尿雖不能代表腎功能,無法反映腎臟病進展階段,但是,蛋白尿在腎臟損傷早期就可以出現,除了少數特殊腎臟病類型,蛋白尿水準越高,將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就越大,是一個很好的“安全警示燈”。因此,醫生建議,可以通過一般的尿常規檢查蛋白尿,早期監測蛋白尿有助於慢性腎臟病的早期防治。

南方日報 李劼 實習生 王虹婷

通訊員 郝黎 靳婷 進而引發糖尿病。還有蛋白質攝入過多,會導致體內的血尿酸濃度升高,引發高尿酸血症。血尿酸濃度升高對腎臟的毒性非常大,很容易造成腎小管和腎間質發生病變,最後發展成慢性腎功能衰竭即尿毒癥。

簡單尿檢便知腎功能

現在一些學校、單位的體檢中並沒有“尿常規”檢查項目,史偉建議,普通人每年一次的常規體檢最好增加“尿常規”一項,簡便又有效,大部分腎病問題都可通過此反映出來。因為腎臟病的兩個主要指標分別是血清肌酐值和蛋白尿。很多病人認為只要血肌酐值正常,腎臟就沒事,由於這些認識誤區,使很多患者失去了早期診治的機會。一般來講,前者水準越高,說明腎功能越差。蛋白尿雖不能代表腎功能,無法反映腎臟病進展階段,但是,蛋白尿在腎臟損傷早期就可以出現,除了少數特殊腎臟病類型,蛋白尿水準越高,將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可能就越大,是一個很好的“安全警示燈”。因此,醫生建議,可以通過一般的尿常規檢查蛋白尿,早期監測蛋白尿有助於慢性腎臟病的早期防治。

南方日報 李劼 實習生 王虹婷

通訊員 郝黎 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