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斷裂怎麼治療
記得小時候經常學大人說自己腰疼, 姥姥就會說“小孩子哪來的腰, 要等到72歲才長腰”。 長大之後接觸的事物非常多, 才知道姥姥說的話是糊弄小孩子的, 也知道了一種叫做腰椎斷裂的疾病會出現在人的身體上。 下面是腰椎斷裂的病因以及臨床表現, 大家可以來瞭解下腰椎斷裂怎麼治療。
腰椎峽部崩裂的真正原因仍不能肯定。 多年來人們進行了大量研究, 發現先天性發育缺陷和慢性勞損或應力性損傷是兩個可能的重要原因。
二、臨床表現
1.症狀
早期腰椎峽部崩裂者不一定有症狀。 部分患者可有下腰部酸痛, 其程度大多較輕, 常在勞累以後加劇。 適當休息或服止痛藥以後多有好轉。 腰痛初為間歇性, 以後則可呈持續性, 嚴重者影響正常生活。 疼痛可同時向骶尾部、臀部或大腿後方放射。 若合併腰椎間盤突出症, 則可表現為坐骨神經痛症狀。
2.體征
通常體征不多, 單純峽部崩裂而無滑脫者可無任何異常發現。 體檢時僅在棘突、棘間或棘突旁略有壓痛。 腰部活動可無限制或略受限。 骶尾部及臀部其他檢查多無異常客觀體征。
伴有腰椎滑脫者可出現腰向前凸、臀向後凸、腹部下垂及腰部變短的特殊外觀, 此時病椎的棘突後突, 而其上方的棘突移向前方, 兩者不在一個平面上。 局部可有凹陷感, 骶骨後突增加。 腰骶棘突間壓痛, 背伸肌多呈緊張狀態。 腰部活動均有不同程度受限, 下肢運動、感覺功能及腱反射多無異常。
1.X線片表現
本病的診斷及程度判定主要依據X線平片檢查。 凡疑診本病者均應常規拍攝正位、側位及左、右斜位片。
2.CT、MRI檢查
可以明確脊髓或神經根受壓情況, 協助鑒別診斷。 在必須與其他疾病鑒別診斷或合併有神經症狀者。
四、診斷
主要依靠臨床表現與X線檢查。 此外臨床還需檢查有無其他下腰痛的體征, 例如腰椎間盤突出, 背肌或韌帶的扭傷與勞損等。
1.非手術治療
並不是每一個腰椎峽部裂或脊椎滑脫患者都需要治療, 有相當一部分峽部崩裂及Ⅰ度腰椎滑脫患者並無症狀, 不需要治療。 大多數情況下非手術治療是有效的, 包括非甾類消炎止痛藥、短期臥床休息, 避免搬重物及劇烈活動、佩戴支具、腰背肌及腹肌鍛煉。
2.手術治療
對腰痛症狀持續, 或反復發作非手術治療無效, 患者為青年及中年均可行手術治療, 伴有椎間盤突出者, 同時摘除突出的椎間盤髓核。
峽部崩裂的手術治療:峽部不連局部植骨術:對腰椎峽部不連患者, 施行峽部不連處局部植骨, 即切除峽部不連處纖維骨痂後, 做病椎的橫突跨過峽部裂隙至椎板的植骨術, 不融合關節。 也可採用螺釘內固定相結合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