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百科

愛滋病症狀

感染HIV開始到後期是一個漫長而又複雜多變的過程,愛滋病患者的臨床表現症狀十分複雜。一般在感染HIV初期,會發現一個急性感染的臨床表現。之後,會在很長的一段時期內無任何症狀,或僅見全身淋巴結腫大。之後又會出現機會性感染及腫瘤出現而成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

參照1995年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HIV/AIDS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GB16000-1995),將愛滋病的全過程分為急性期、無症狀期和愛滋病期。

急性期

通常發生在初次感染HIV後2~4周左右。部分感染者出現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統急性損傷所產生的臨床症狀。大多數病人臨床症狀輕微,持續1~3周後緩解。臨床表現以發熱最為常見,可伴有咽痛、盜汗、噁心、嘔吐、腹瀉、皮疹、關節痛、淋巴結腫大及神經系統症狀。

此期在血液中可檢出HIV-RNA和P24抗原,而HIV抗體則在感染後數周才出現。CD4+T淋巴細胞計數一過性減少,同時CD4+/CD8+比值亦可倒置。部分病人可有輕度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或肝功能異常。

無症狀期

可從急性期進入此期,或無明顯的急性期症狀而直接進入此期。

此期持續時間一般為6~8年。其時間長短與感染病毒的數量、型別、感染途徑、機體免疫狀況的個體差異、營養條件及生活習慣等因素有關。在無症狀期,由於HIV在感染者體內不斷複製,免疫系統受損,CD4+T淋巴細胞計數逐漸下降,同時具有傳染性。

愛滋病期

此期為感染HIV後的最終階段。病人CD4+ T淋巴細胞計數明顯下降,多

HIV相關症狀:主要表現為持續1個月以上的發熱、盜汗、腹瀉;體重減輕常超過10%。部分病人表現為神經精神症狀,如記憶力減退、精神淡漠、性格改變、頭痛、癲癇及癡呆等。另外還可出現持續性全身性淋巴結腫大,其特點為:⑴ 除腹股溝以外有2個或2個以上部位的淋巴結腫大;⑵ 淋巴結直徑≥1 cm,無壓痛,無粘連;⑶ 持續時間3個月以上。

各系統常見的機會性感染及腫瘤如下。

呼吸系統:肺孢子菌肺炎,肺結核,復發性細菌、真菌性肺炎。

中樞神經系統:隱球菌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弓形蟲腦病,各種病毒性腦膜腦炎。

消化系統:白念珠菌食管炎,巨細胞病毒性食管炎、腸炎,沙門菌、痢疾桿菌、空腸彎麴菌及隱孢子蟲性腸炎。

口腔:鵝口瘡,舌毛狀白斑,復發性口腔潰瘍,牙齦炎。

皮膚:帶狀皰疹,傳染性軟疣,尖銳濕疣,真菌性皮炎,甲癬。

眼部:巨細胞病毒性及弓形蟲性視網膜炎。

腫瘤:惡性淋巴瘤,卡波西肉瘤。

需要注意的是,愛滋病期的臨床表現呈多樣化,併發症也不盡相同,所發疾病與當地感染性疾病的流行情況密切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