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養生藥浴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來進行養生藥浴的時候, 要瞭解一些注意的事項, 首先就是要有對症, 根據自己身體哪部分有問題, 然後選擇適合的一些中藥來進行藥浴, 另外水溫要適宜, 不能過高, 也不能過低, 這樣才能夠達到防病祛病的作用, 另外因人而異, 也非常重要, 對於有些嚴重的心臟病患者來說, 儘量不要選擇藥浴。

1、藥要對證:

藥浴用藥與內服藥一樣, 亦需遵循處方原則, 辨病辨證選藥。 即根據各自的體質、時間、地點、病情等因素, 選用不同的方藥, 各司其屬。 煎藥和洗浴的具體方法也有講究:將藥物粉碎後用紗布包好(或直接把藥物放在鍋內加水煎取亦可)。 製作時, 加清水適量, 浸泡20分鐘, 然後再煮30分鐘, 將藥液倒進盆內, 待溫度適度時即可洗浴。

2、水溫適宜:

泡浴前必須先淋浴潔身, 以保持藥池的衛生。 浴後應立即用溫清水沖洗乾淨, 拭幹皮膚, 及時穿衣服。 一般而言, 熱水藥浴(39℃~45℃)適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肌痛、類風濕性關節炎、各種骨傷後遺症、肥胖及銀屑病等;神經過度興奮、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等的藥浴溫度, 以相當於或稍低於體溫為宜;25℃~33℃適用於急性扭挫傷。 藥浴時, 室溫不應低於20℃, 局部藥浴時, 應注意全身保暖,

夏季應避風, 預防感冒。

3、方法得當:

在洗浴中, 其方法有先熏後浴之熏洗法, 也有邊擦邊浴之擦浴法。 初浴時, 水位宜在心臟以下, 約3~5分鐘身體適應後, 再慢慢泡至肩位。 洗浴時間不可太長, 尤其是全身熱水浴。 由於汗出過多, 體液丟失量大, 皮膚血管充分擴張,

體表血液量增多, 造成頭部缺血而發生眩暈或暈厥。 如一旦發生暈厥, 應及時扶出浴盆, 平臥在休息室床上, 同時給病人喝些白開水或糖水, 補充體液與能量。 或用冷水洗腳, 使下肢血管收縮, 頭部供血充足。

4、因人而異:

嚴重心衰、嚴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死、冠心病、主動脈瘤、動脈硬化、高血壓患者, 及有出血傾向者、老年人、兒童慎于39℃以上藥浴, 而應以接近體溫之藥液沐浴, 並有家人或醫護人員陪護, 且沐浴時間不宜過長。 妊娠或經期不宜泡藥浴, 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5、因時而異:

飯前、飯後半小內不宜進行全身藥浴。 飯前藥浴, 由於腸胃空虛, 洗浴時出汗過多, 易造成虛脫。 飯後立即藥浴, 可造成胃腸或內臟血液減少, 血液趨向體表,

不利消化, 可引起胃腸不適, 甚至噁心嘔吐。 臨睡前不宜進行全身熱水藥浴, 以免興奮, 影響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