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這些藥物易傷腎

劑量過大、療程過長是用藥後出現腎臟損害最主要的原因

醫學研究結果顯示, 我國的腎臟疾病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趨勢, 其中很大一部分與藥物使用不當有關。 一旦發生藥源性腎損害, 將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 輕則損害腎功能, 誘發腎炎;重則造成腎壞死、急性或慢性腎功能衰竭, 嚴重時甚至可能致人死命, 必須警惕。

引起腎損害的常用藥物主要有:

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 這類藥物使用時間超過10天后, 腎損害的發生率會明顯上升。

喹諾酮類藥物:如諾氟沙星、環丙沙星、氧氟沙星等。

一旦這類藥物劑量偏大, 便會引起血尿、間質性腎炎, 嚴重者會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磺胺類藥物:如複方新諾明, 服藥後易產生結晶而引起梗阻性腎病, 出現血尿、腎絞痛、甚至急性腎衰, 特別是脫水及老年患者, 更易發生。 因此在服用這類藥物時應多飲水, 並服用碳酸氫鈉(小蘇打)片鹼化尿液, 以減少對腎的損害。

造影劑:是近年來應用比較廣泛的藥物, 由它引起的急性腎功能損害也越發常見。 造影劑的高滲性可加重腎缺血, 也可直接對腎臟產生毒性。 由於造影劑是過敏原, 可引起全身性過敏反應而累及腎臟。

中草藥:一般人認為服用中草藥安全、無毒副作用, 實則有些中草藥因服用超量或在禁忌情況下應用,

可對肝、腎等臟器產生損害。 如雷公藤作為一種免疫抑制 劑, 木通作為一種利尿藥, 益母草作為一種活血止血藥, 常用於治療多種疾病, 但若過量應用可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 大黃作為一種瀉藥, 廣泛應用於腎功能衰竭患 者, 但長期服用會引起高鉀血症, 危及病人。 另外草烏、蒼耳子、苦楝皮、天花粉等中草藥都有因長期過量服用導致腎臟損害的報導。 這裡鄭重提醒老年人, 尤其是 患有腎臟疾病的患者在應用中草藥時須倍加小心。

此外, 氫氯嚷嚷、呋塞米等利尿劑均有潛在的腎毒性, 而大劑量間歇療法或停藥後再次服用利福平, 也有可能誘發急性間質性腎炎和急性腎小管壞死等腎臟疾病, 都得格外小心。

通常來說,

劑量過大、療程過長是用藥後出現腎臟損害最主要的原因。 因此, 在服用以上藥物時, 首要原則就是堅持合理用藥、切忌濫用藥物。 同時, 儘量避免兩種或兩種以上腎毒性藥物的聯用, 對高危人群要根據腎功能狀態調整用藥劑量和用藥療程。

此外, 患者用藥時必須經常做腎功能檢查, 以便及時發現藥源性腎病的早期表現。 如果發現有腰酸無力、小便異常、四肢浮腫、容易疲乏、血壓增高等腎病徵兆, 須停藥或及時調整用藥劑量, 以盡可能減少藥源性腎病的發展惡化。

(《長壽》 孟昭群文 )

更多藥品知識歡迎進入新浪健康藥品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