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養生保健

養生保健

第一次摸屍體、第一次口對口、第一次……護理學生的人生經歷,你很難體會!丨推廣

小岩今年已經是護理本科大五的畢業生了, 還記得當初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親戚朋友的表情, 明明不看好, 卻勉強給出笑臉。 但小岩, 在這五年裡, 經歷了無數的第一次, 第一次摸屍體標本, 第一次給真人扎針, 第一次口對口……

第一次摸屍體標本, 用系統脫敏法突破感受極限

大學的頭半年就有解剖課, 小岩記得第一堂實驗室解剖課的場景。 實驗課的前一天沒睡好, 畢竟要第一次面對面近距離接觸屍體, 總覺得不踏實。 之前也看到網上一些人議論, 一人一屍, 需要現場解剖, 自己能不能面對, 小岩心裡沒底。

剛進實驗室, 一位年輕的解剖女老師跟他們解釋, 屍體緊張, 沒法做現場解剖。 小岩一顆懸著的心才算落了下來。 隔著老遠, 看見那個躺在福馬林池子裡的屍體, 老師們怕這些小毛孩害怕, 還專門用一塊布包裹了屍體的頭顱, 因為要展示肌肉結構, 而早早就被老師們打開的皮膚, 露出了暗紅色的肌肉。

解剖實驗課開始, 但老師們並不急著讓小岩和她的同學們圍過去, 而是讓他們站成一排, 一起給福馬林池子裡的屍體整齊地鞠了個躬, 借此表達對“無言老師”的敬意。

年輕的解剖女老師仔細地介紹著每一塊肌肉的位置和解剖結構, 以及對應的功能, 小岩還記得, 當老師介紹到膝跳反射對應的結構時, 特意用她手裡的指示棒指了一下膝蓋下方的肌腱。

小岩還問了一句:“老師, 您要是敲的話, 那腿會不會跳起來?”

那位年輕的女老師淡然地說:“如果跳了, 我也就跑了。 ”在場的姐妹們也都釋然了。

解剖實驗課結束, 年輕的女老師帶著小岩和同學們站成一排, 給福馬林池子裡的屍體整齊地鞠了躬才離開。

課上體驗豐富, 課下體驗也不差。 中午食堂吃飯, 小岩滿心歡喜地去吃排骨鍋, 那一鍋排骨, 那黑紅色的肉, 不由地讓小岩想起了剛剛的實驗室。

解剖實驗室的課程一連好幾個月, 每週都有那麼幾天小岩會在實驗室度過一上午, 然後到食堂吃午飯。 她選擇了直接面對。 由最開始聞著肉味都難受, 漸漸地可以看別人吃, 到最後, 小岩也能對付著肉吃一頓飯了。

時隔多年, 小岩打心底感謝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位“無言老師”, 因為有他, 自己才學到了更多的人體知識。

第一次給真人扎針, 暖暖的話語真的可以減低疼痛

扎針, 算是護士的必備技能。

小岩最開始的扎針技能是在模擬人身上完成的, 真可謂是一針見血, 也就認為扎針很容易。 只是真到醫院實習的時候, 卻遲遲不敢動手, 因為病房裡的那些老人都在五十歲以上, 長期住院, 血管在手背上只能看著一條痕跡, 乾癟得像是在跟小岩訴說著自己經歷地那些輸液的歷史, 小岩心理直打鼓。

每到一個住院患者的床前, 小岩就主動跟患者說話, 關心一下他們最近的身體狀況, 情緒有沒有什麼變化等, 然後核對患者資訊,

麻利地將屬於那位患者的藥瓶掛起來, 排好氣, 等待臨床代教老師給紮, 自己遲遲不敢動手。

小岩還記得當時是五人的大病房, 在小岩完成了三名患者的問詢、核對、掛藥瓶後, 第四位病人是一位七十歲模樣的老人, 笑盈盈地對小岩說:“姑娘, 我看你剛剛那掛藥瓶的姿勢就知道, 你已經是一位熟手了。 ”

小岩有點不好意思地答道:“大爺, 我這剛實習呢。 ”

“來, 試試我的血管好不好。 ”小岩本來覺得自己還是新手, 技術太差, 有意往後躲, 結果這位大爺如此熱情, 還真不好意思拒絕, 也就硬著頭皮上手。

在小岩準備扎針的時間, 大爺跟小岩聊了起來, “家哪裡的呀?”“多大了?”……大爺熱心腸, 小岩也就邊操作邊跟大爺一問一答的聊了起來,

只是手心裡還是攥著汗水。

“姑娘, 有時間多跟我們聊聊, 說著暖心的話, 這疼痛感都能減輕不少呢, 你看, 剛跟你說話, 我就覺得你扎針一點都不疼。 ”等小岩完成了一套操作, 大爺樂呵呵地跟小岩分享到自己被扎針的經驗。

自那以後, 小岩總是盡可能地跟患者聊聊天, 特別是有一些操作可能會帶來疼痛, 小岩就更賣力了, 因為能分散患者的注意力, 也因為話聊也是治療的一部分。

第一次口對口人工呼吸, 將生命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小佳’‘小佳’, 呼叫無應答。 ”

“一翻, 二摸, 三看, 翻眼皮, 摸頸動脈, 看胸廓呼吸。 ”

“檢查呼吸, 一看二聽三感覺。 看胸廓起伏, 聽呼吸音, 感覺呼吸氣流。 ”

“清口捏鼻手抬頜, 深吸緩吹口對緊, 張口困難吹鼻孔,

五秒一次不放鬆。 ”

……

自打到心內科實習, 小岩每天出門前, 都在心裡默念這些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的口訣, 還別說, 剛到心內科實習的第一個星期就用上了。

晚上十二點了, 小岩正跟著臨床代教老師查房。 在走到一間病房門口, 小岩的老師隔著房門玻璃發現其中一位患者的睡姿有點不對勁, 立馬推了門就進去了。

緊接著老師就開始了胸外按壓, 小岩趕緊用呼叫器呼叫醫生, 隨之在自己的老師做胸外按壓的時候, 開始配合老師步調的口對口人工呼吸。 後來患者被搶救了回來。

一切似乎都是一種生命的本能, 只為把那個可能丟失的生命趕緊拉一把。 小岩覺得, 護士面對患者的生命, 就像情侶一般, 只有不舍和本能。

編後語:

她們是在醫院病房默默穿行的溫暖身影,

她們是在手術內陪伴醫生一站到底的得力幫手,

她們更是陪伴患者左右給予悉心照料的全能管家……

可白衣天使的辛勞,有誰能看到?

關愛護士,行動起來,

聽聽她們的故事,看看她們的生活,給她們更多尊重與愛!

健康時報與中國強生聯合在醫院版(15版)定期開設“關愛護士 我們在行動”專欄,敬請關注。

同時,健康時報與中國強生將聯合在官微定期將護士的系列故事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第一時間感受到護士的溫度。

相關連結:

“護士行動”是強生公司推進“健康社會”的實踐典範之一,旨在提升護理行業的形象,幫助護士在崗位上更好地提升自己。經過十多年努力,“護士行動”專案在美國取得了明顯成效,護士聲譽、護理學校入學率、新入職護理人員總數、各大醫院新招註冊護理人員數量均顯著提升。此次支持的“全球護理領導力變革”培訓專案落地中國,是強生在中國推行“護士行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強生在中國開展“健康社會”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系列行動支持提升中國護理行業的社會形象,提高公眾對護理行業卓越貢獻的價值認同。

編後語:

她們是在醫院病房默默穿行的溫暖身影,

她們是在手術內陪伴醫生一站到底的得力幫手,

她們更是陪伴患者左右給予悉心照料的全能管家……

可白衣天使的辛勞,有誰能看到?

關愛護士,行動起來,

聽聽她們的故事,看看她們的生活,給她們更多尊重與愛!

健康時報與中國強生聯合在醫院版(15版)定期開設“關愛護士 我們在行動”專欄,敬請關注。

同時,健康時報與中國強生將聯合在官微定期將護士的系列故事分享給大家,讓大家第一時間感受到護士的溫度。

相關連結:

“護士行動”是強生公司推進“健康社會”的實踐典範之一,旨在提升護理行業的形象,幫助護士在崗位上更好地提升自己。經過十多年努力,“護士行動”專案在美國取得了明顯成效,護士聲譽、護理學校入學率、新入職護理人員總數、各大醫院新招註冊護理人員數量均顯著提升。此次支持的“全球護理領導力變革”培訓專案落地中國,是強生在中國推行“護士行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強生在中國開展“健康社會”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系列行動支持提升中國護理行業的社會形象,提高公眾對護理行業卓越貢獻的價值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