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保健人群

保健人群

胃竇增生息肉如何治療

胃竇息肉, 是比較常見的疾病, 多是由於胃粘膜局部出現隆起, 是一種消化內科疾病, 此種疾病出現的症狀有很多, 大多會變現為噁心, 嘔吐, 胃酸, 腹脹, 感覺很難受, 對於增生性胃竇息肉如何治療呢?大家也都非常的, 想要知道, 那麼我們今天將會為大家介紹此病該如何治療。

概述

胃息肉(gastric polyp)是指胃黏膜局限性良性隆起病變。 本病屬消化內科, 早期或無併發症時多無症狀。 出現症狀時常表現為上腹隱痛、腹脹、不適, 少數可出現噁心、嘔吐、胃酸, 厭食, 消化不良, 體重下降, 腹瀉。 胃裡的息肉主要指由胃粘膜上皮和/或間質成分增生所引起的息肉狀病變。

正常胃粘膜由於粘膜周圍萎縮, 出現腔內息肉狀改變。 增生性改變時, 肥厚的粘膜也可出現息肉狀改變。 增生性改變既可出現局灶性或彌漫性息肉狀改變。 胃竇息肉即長於胃竇處的胃息肉。

病例 術者遇一例60歲女性患多發性胃息肉,

息肉生長於胃體及胃底部, 最大息肉1。 5cm, 最小息肉0。 5cm, 都為廣基型, 息肉色鮮紅, 突出於胃腔內。 經胃鏡直視下導入鐳射切除, 術後原胃部不適症狀全消失, 術後至今身體健康, 無任何不適症狀, 飲食良好。 文獻報導胃息肉比結腸息肉發病少見, 且多發生於40歲以上男性, 常在慢性胃炎時合併形成, 單個息肉占絕大多數。

症狀

1、胃部疼痛不適:部分患者感覺胃部疼痛不適, 但絕大多數胃息肉是在消化道內鏡檢查中偶然發現的, 臨床症狀並不明顯。

2、消化道出血:臨床上只有很少一部份胃息肉的病人出現消化道出血[1] , 常常見於比較大的增生性或者腺瘤樣的息肉, 這些症狀也常常缺乏特異性。

3、失血、貧血:也有病人因息肉而長時期慢性失血,

出現貧血、營養不良等症狀。

4、噁心、嘔吐:靠近幽門生長的較大的息肉還可以引起幽門的梗阻, 表現為劇烈的噁心, 嘔吐, 腹痛等症狀。

小凹上皮、固有胃腺、黏膜固有層的胃黏膜各組成部分的全部或一部分呈“非異型性”增殖。 增生為其基本表現, 占胃息肉的85%-95%。 炎症性黏膜缺損的修復過程中出現小凹上皮的過度性再生而形成, 也稱為再生性息肉或炎症性息肉。

組織學特徵為小凹上皮性腺管的延長或分枝, 固有腺的增殖或囊泡形成, 黏膜固有層增加, 細胞浸潤, 間質水腫, 黏膜肌層呈噴水樣突起, 這些是息肉發生隆起的本質。 有時可以伴有腸上皮化生, 但無異型, 腺管也是新生的成熟腺管。

一、分類

胃增生性息肉的亞型相當於中村的胃息肉4型分類中的I型Ⅱ型。 I型占66.8%, 單發, 胃竇幽門前區好發, 多為有蒂息肉, 表面光滑。 因其表現為腺管的不規則增生, 黏膜肌層呈噴水樣分枝狀突起, 故認為是增生性息肉。 Ⅱ型占15.6%, 分佈於胃底腺區域幽門側, 為多發, 並常沿胃體胃竇之間大致成行排列的無蒂息肉, 多為半球狀, 表面伴有糜爛。 在再生的過程中由於再生過度發生, 為再生性息肉。

中村Ⅲ型、Ⅳ型息肉分別占22.7%、7.1%, 現已歸為胃腺瘤。

二、病因及發病機理

日本學者認為增生性息肉的形成經歷了以下的過程:糜爛性的黏膜缺損引起上皮代償性增生, 形成疣狀胃炎或萎縮過形成胃炎, 進一步發展的結果形成有蒂狀的隆起, 即發展為息肉。

此病變的發生是黏膜破壞後的再生所致, 發生於慢性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惡性貧血、潰瘍和糜爛邊緣部位或位於胃腸吻合口處。

胃息肉隨著年齡的增加, 胃上部發生息肉的幾率也增高, 體現了胃黏膜萎縮或腸化是由胃竇像胃上部的方向發展的過程。 息肉發生的部位通常是在胃黏膜萎縮性變化和腸化生所在的部位, 且以低胃酸和高胃泌素血症為特徵。

三、臨床特徵

胃增生性息肉是胃息肉最多的一類, 占85%-95%。 31%多發息肉, 大小多在2cm以內, 山田Ⅳ型可以有大於2cm的, 19%的增生性息肉可以有增大的傾向。

男:女為0.6:1, 女性多於男性。 平均年齡57歲。

肉眼分型中, 山田I型為0, Ⅱ型14%, Ⅲ型39%, Ⅳ型47%。 息肉的演變過程表現為:息肉的芽發展到山田Ⅱ型,

並長期靜止, 為徐緩型;息肉的芽在短期內發展為山田Ⅳ型, 為急速型。 也可以自行縮小或消失。

胃增生性息肉一般不易癌變, 日本報導癌變率為1.7%-4%。 發生癌變的平均年齡為60.9歲。 直徑大於2cm的山田Ⅳ型息肉癌變率較高。 增生性息肉的癌變過程通常先有小凹上皮的異型, 並可以表現出無蒂→亞蒂→有蒂的形態學變化, 隨著息肉增大, 呈良性腫瘤性異型的腺瘤性異型上皮呈灶性分佈, 經過數年以上發生癌變。

以上內容就是關於增生性胃竇息肉如何治療的介紹了, 也有很多人害怕增生性胃竇息肉會發生癌變, 專家解釋說, 此病是不宜發生癌變的, 但是如果長期不治療, 還是有可能癌變的, 所以患者一定要及時的到醫院治療, 平時要好好保護自己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