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養生

眼瞼痙攣按摩穴位在哪裡

眼睛對於我們來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是因為很多人用眼不當最後導致眼睛出現一些問題, 因此我們必須要珍惜用眼, 這樣對於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麼眼瞼痙攣按摩穴位在哪裡呢?瞭解了這些當我們眼睛出現一些疾病的時候就可以嘗試一下這種方法, 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引起眼瞼痙攣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確, 臨床上發現患者在發病前多有臉部受寒或長時間吹風的病史, 是一種非隨意性眶周輪匝肌的自發性痙攣性收縮, 多數病人表現為頻繁而不由自主地強烈閉目, 病程呈進行性進展。 因確切的發病機制至今未明確, 故現代醫學沒有特效的治療方法。 最常用的方法是在抽搐的肌肉上選點注射A型肉毒桿菌毒素, 效果較明顯, 每注射一次效果可維持3個月左右, 需連續治療, 但反復注射A型肉毒桿菌毒素可使部分臉肌萎縮,

容易導致表情缺乏出現“僵屍臉”。 其他療法如鎮靜藥、手術治療, 或副作用較大, 或有創傷, 人們鮮有選用。

俗話說:“左眼跳財, 右眼跳災”, 許多人都有過眼皮跳的經歷。 不過絕大多數人只是偶爾或短暫眼皮跳動, 所以常常被打趣為可預兆吉凶, 而這種眼皮跳多因過度疲勞或吃了某些刺激性食物所致, 與禍福無關, 也無需做任何醫療處理, 只要休息好或注意飲食就可消失。

但有部分人的眼皮頻繁跳動, 持續時間長達數月甚至數年, 且眨眼幅度較大, 導致面部肌肉跳動, 嚴重的甚至跳動範圍擴大到臉頰、嘴唇周圍和下巴, 像這樣的眼皮跳很可能是病態的, 現代醫學上稱之為眼瞼痙攣, 中醫則稱為胞輪振跳。

眼瞼痙攣雖然不痛, 對身體健康威脅不大, 但持續長時間的眼皮跳容易對患者的情緒、睡眠造成困擾, 病人往往因此脾氣煩躁, 性格改變。

眼瞼痙攣在中醫眼科中被稱為胞輪振跳, 中醫古籍《審視瑤函》記載:“此症謂目睥不待人之開合, 而自牽拽振跳出。 乃氣分之病, 屬肝脾二經絡之患。 ”因患者肝脾氣血虧虛, 血不養筋, 血虛生風, 虛風循肝經上擾於目, 故見筋肉拘攣目困。 中醫護眼治療主要選取一些眼部要穴如攢竹、承泣、絲竹穴、四白, 以及多氣多血的足陽明胃經上的要穴如頰車、地倉、足三裡等穴位, 健脾柔肝, 滋陰養血, 以緩解筋脈拘急的症狀表現。

以上對於眼瞼痙攣按摩穴位進行了詳細的解釋, 我們可以看出在穴位的把握上還是比較簡單的,

不需要我們花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 當然除此之外, 在平常工作和學習當中, 我們必須珍惜自己的眼睛, 不要因為各種原因而讓眼睛受到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