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腦萎縮中醫治療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依賴西醫, 覺得西醫更可靠。 不過中醫也一定有他的過人之處, 不然不可能會流傳到現在。 西醫與中醫能夠並存都是因為有各自的優點。 在某些方面選擇中醫還是很不錯的。 就比如腦萎縮的診斷, 中醫有很好的治療方法。 下面就是對腦萎縮病情與中醫治療方法。

腦萎縮屬中醫“癡呆”、“健忘”、“眩暈”、“痿證”、“震顫”等範疇。 中醫認為本病雖病位在腦, 但與各臟腑功能密切相關, 病理機制屬本虛標實。 臨床上可將腦萎縮分為五型辨治。 腎精不足, 髓海空虛型:主要表現為頭暈耳鳴, 神疲倦怠、腰膝酸軟, 毛髮焦枯, 舌淡苔白, 脈虛無力或沉細。 治宜滋補肝腎, 填精健腦。 藥用熟地、山萸肉、山藥、制首烏、龜板、枸杞子、桑葚子、遠志、菖蒲、懷牛膝等水煎服。 失眠多夢者加棗仁、龍骨、牡蠣;偏癱加黃芪、全蟲、地龍;肢冷較甚加肉桂、附子。 氣血不足, 腦髓失充型:主要表現為面色少華,

倦怠流涎, 失眠納少, 肢體麻木, 表情呆滯, 喜靜惡動, 短氣懶言, 舌淡苔薄, 脈細緩。

治宜養血, 益智健腦。 藥用人參、白術、茯苓、當歸、白芍、山藥、黃精、黃芪、龍眼肉、酸棗仁、紫河車、益智仁等水煎服。 頸硬脹者加葛根;大便幹結加女貞子、草決明。

陰虛火旺, 腦髓消縮型:主要表現為急躁易怒, 失眠多夢, 顴紅咽幹, 眩暈耳鳴, 兩目乾澀, 皮膚乾燥, 舌紅少苔, 脈弦細數。 治宜滋陰降火, 補髓健腦。 藥用黃柏、知母、生地、丹皮、元參、女貞子、枸杞子、龍骨、牡蠣、生鐵落等水煎服。 震顫加龜板、鱉甲;腰膝酸軟加杜仲、山萸肉;神呆者加菖蒲、遠志。

腦萎縮是一種比較嚴重的病情, 因為病變部位是在腦部所以很敏感。 腦部是人體很重要的部位, 一有病變部位對身體的影響就很大。

如果覺得身體不舒服的時候就一定要及時看醫生, 不能拖著, 像這種病情嚴重了就很難能夠醫治好, 有時還會有生命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