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莎普愛思呼籲,新型養老式不及子女關愛

文章導讀

空巢老人問題催生新型養老方式

近日各大媒體報導:武漢獨居老人孫婆婆因5年前老伴去世, 而孩子都在國外, 孫婆婆表示, 她患有糖尿病和心臟病, 最擔心晚上突發疾病, “如病情嚴重, 只怕連120電話都打不了。 ”後經人介紹她為一位社區護理員提供住宿, 以住宿費換取夜間陪護。 獨居、空巢老人現象嚴重, 而專職養老機構及社區托老所卻不能夠滿足養老需求, 大多數社區托老所主要提供的是老人日托服務, 老人的夜間照顧需求相對來說就成了空白。 而很多意外偏偏發生在夜間, 老人夜間獨守空房也倍感擔心。

因此, 這種以住宿費換取護理員夜間陪護的方式倍受歡迎, 成為又一種新型的養老方式。

新型養老式隱患多不及子女關愛

廣東省老年公共事務研究中心近日發佈了《廣東老年人生活方式及需求狀況調查報告》《報告》顯示,

接受調查的老人多數是與老伴一起同住, 占近七成, 喪偶獨居老人占8.38%, 包括獨居老人在內的空巢老人達到八成。 《報告》還顯示, 約三分之二的(67.31%)老人更需要子女的精神關懷, 他們已從一般物質生活的滿足和享受, 進一步上升到心理、情感等更高層次的精神需求, 並日益成為其生活的主要部分。 單是在廣東省, 像孫婆婆一樣的獨居老人已經是一個龐大的群體, 他們頭髮花白, 行動不便, 可能患有各種疾病, 但現狀是, 他們要用不再靈便的身體照料自己的起居飲食, 發病時也只能依靠自己。 更重要的是, 獨居老人長期缺少與人交流, 變得孤獨、寂寞、抑鬱, 引發各種心理疾病。

像孫婆婆這樣的“用住宿換取陪護”做法, 可能是個不錯的選擇,

但這種方式只是解決了一時之需, 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新型養老式存在很多隱患, 如陪護的人心術不正, 那就是引狼入室, 老人缺乏自保能力, 極容易發生財產損失甚至身體傷害;陪護人員哄騙老人房產的新聞也不時報導, 因此, 要從根本上解決空巢老人問題, 是子女們的關愛與陪伴。 只有這樣才是最安全, 對老人來說也是最想要、最貼心的辦法。

莎普愛思呼籲:常回家看看遠比禮品珍貴的多

最近, 淘寶的一組資料引起了國內媒體的關注。 據淘寶指數顯示, 臨近父親節, “父親節”一詞的搜索多達52178人次, 是一周前的5倍之多。 很多遠在他鄉的人也採用網購這一形式給自己的父親購買補酒、茶葉、保健品等禮品。

這一消息立刻引起了線民們的熱議。 有網友的認為“父親想要的並不是一瓶名貴洋酒或者一件高檔的衣服, 而是子女們能活得精彩, 平時能抽空回去陪陪她們。 ”更有網友建議道:“網購張機票, 常回家看看。 ”陪伴老人就是給他們最好的禮物。 莎普愛思呼籲年輕人不要只顧著自己的事業, 物質與親情的天平不能失衡。 父母年紀大了, 獨守在家, 身體和內心都是一種煎熬, 子女應該給予更多的呵護與關愛, 常回家看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