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疾病

肝膿腫

概述
全身性細菌感染, 特別是腹腔內感染時, 細菌侵入肝臟, 如果病人抵抗力弱, 可發生肝膿腫。

病因
細菌可以下列途徑進入肝臟:①膽道:細菌沿著膽管上行, 是引起細菌性肝膿腫的主要原因;②肝動脈:體內任何部位的化膿性病變, 細菌可經肝動脈進入肝臟;③門靜脈:已較少見。 ④肝外傷:特別是肝的貫通傷或閉合傷後肝內血腫的感染而形成膿腫。

症狀
細菌性肝膿腫多為繼發病變, 其臨床表現受原發疾病的影響, 多系在原發病病程中驟起寒戰、高熱、大汗, 肝區或右上腹痛並伴有厭食、乏力和體重減輕等症狀,

多發性肝膿腫症狀最重, 單發性者症狀較為隱匿。 嚴重時, 由於肝臟的廣泛性損害可出現黃疸和腹水。

檢查
查體有時可見右季肋區呈飽滿狀態, 甚至可見局限性隆起, 右下胸及肝區叩擊痛, 肋間有壓痛及皮膚可出現凹陷性水腫;肝臟常腫大, 有明顯觸痛, 化驗檢查白細胞計數及中性粒細胞增多, 有時出現貧血。 肝功能試驗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害, X線胸部透視:右葉膿腫可見右膈肌升高, 運動受限;肝影增大或局限性隆起;有時伴有反應性胸膜腔積液。 左葉膿腫, X線鋇餐檢查常有胃小彎受壓, 推移徵象。 超聲波檢查在肝內可顯示液平段。 肝掃描, CT及選擇性肝動脈造影對診斷肝膿腫的存在和定位有一定價值。

治療
細菌性肝膿腫是一種嚴重的疾病,

必須早期診斷, 早期治療。
(一)全身支持療法:給予充分營養, 糾正水和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失調, 必要時多次小量輸血和血漿以增強機體抵抗力。
(二)抗生素治療:應使用較大劑量。 由於肝膿腫的致病菌以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最為常見, 在未確定病原菌之前, 可首選對此兩種細菌有效的抗菌素, 然後根據細菌培養和抗菌素敏感試驗結果選用有效的抗菌素。
(三)手術治療:對於較大的單個膿腫, 應施行切開引流, 病程長的慢性局限性厚壁膿腫, 也可行肝葉切除或部分肝切除術。 多發性小膿腫不宜行手術治療, 但對其中較大的膿腫, 也可行切開引流。
(四)中醫中藥治療:多與抗生素和手術治療配合應用,
以清熱解毒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