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崗上肌腱炎怎麼回事

大家都知道肌腱是連接骨骼與肌肉的強韌的纖維結締組織。 肌腱炎通常是指由於肌肉纖維過度使用, 反復強烈牽拉而引起肌腱膠原纖維退行性病變, 除了累及肌腱本身, 還可以累及腱鞘。 以往診斷常用肌腱炎, 但事實上並非單一的炎症, 大多數情況下, 常合併受累肌腱膠原組織變性, 因此現在通稱為肌腱病。 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病因

病變部位疼痛、壓痛, 功能障礙, 炎症反應。 在反復牽拉活動時疼痛加重, 亦可出現靜息疼痛。 肌腱或腱鞘炎性水腫, 導致病變部位疼痛與功能障礙。 根據發生部位不同, 臨床表現有所不同。

1.疾病部位

(1)內上髁炎(高爾夫球肘、棒球肘) 附著於肱骨內上髁的肌腱炎症, 由於反復負重屈腕或旋轉手腕引起。

(2)外上髁炎(網球肘) 附著於肱骨外上髁的肌腱炎症, 由反復伸腕或旋轉手腕引起。

(3)肩袖炎(游泳者肩、網球肩、投手肩) 一組控制肩部運動的肌腱的炎症,

包括岡上肌、岡下肌、小圓肌、肩胛下肌。 由反復抬肩過頭引起。

(4)肱二頭肌腱炎 連接肱二頭肌和肩部之間的部位, 由於勞損引起。

(5)髕腱炎 連接髕骨與脛骨的部位, 由於過量的奔跑、跳躍引起。

(6)膕肌腱炎 位於膝關節後方, 由於過量下坡跑或走引起。

(7)跟腱炎 足跟後側上方, 由於過量的下坡跑, 跳躍, 或其他引起腓腸肌拉力的運動引起。

(8)De Quervain腱鞘炎 手腕拇指側的肌腱炎症, 由於反復活動手和腕引起。

2.臨床症狀

關節或關節附近的觸痛, 尤其肩腕或跟腱炎等周圍或肘外側(網球肘), 出現麻木或刺痛, 伴有疼痛的關節僵硬, 限制了受累關節的運動。 偶爾關節輕微腫脹, 持續疼痛, 肌腱從原來的損傷復發後持續疼痛或很久以後再發。

疼痛7~10天無好轉, 疼痛很嚴重並伴有腫脹, 可能有肌腱斷裂, 需立即進行治療。 避免轉變為慢性肌鍵炎, 或合併其他疾病如滑囊炎, 腕關節綜合征或靜脈炎。

檢查

X線檢查不能顯示肌腱情況, 但可以除外其他骨與關節的疾病;超聲和磁共振可以準確的診斷。

診斷

對本病的診斷主要是依靠其臨床表現和體格檢查, 常使用肌腱觸診:

1.內上髁炎

前臂旋前(手掌朝上), 握拳屈腕, 對抗阻力, 此時觸診肘內側以及肱骨內上髁部位的壓痛。

2.外上髁炎

前臂旋後(手掌朝下), 前臂保持不動, 伸腕關節對抗阻力, 觸診肱骨外上髁部位的壓痛。

3.肩袖肌腱炎

岡上肌:屈肘90度, 向前旋轉肩關節30度, 在對抗阻力下, 外展肩關節至大拇指向下,

可以感受到肌腱疼痛或無力。

岡下肌和小圓肌:屈肘90度, 對抗阻力下外旋肱骨, 可以感受到肌腱疼痛。

4.肩胛下肌炎

屈肘90度, 對抗阻力下內旋肱骨, 可以感受到肌腱疼痛。

5.髕腱炎

觸診髕骨下方的髕腱。

6.膕肌腱炎

坐位時將患側足跟置於健側膝關節上, 可以感受到患側膝關節疼痛。

7.跟腱炎

用手指擠壓跟腱時疼痛。

8.De Quevain腱鞘炎

握拳將拇指置於四指內, 檢查者向小指方向彎曲腕關節, 出現疼痛為陽性。

鑒別診斷

需與肌腱撕裂、退行性以及感染性關節炎、滑膜炎、感染性腱鞘炎、肌炎、骨髓炎、靜脈炎等相鑒別。

治療

1.常規治療

急性期應使用冰敷, 每數小時冰敷患區20分鐘;並且抬高並固定患肢;對於上肢的肌腱炎, 可以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於合適的功能位置,

休息是緩解肌肉緊繃的最好方法;其他位置的肌腱炎, 可以用彈力繃帶包紮減輕水腫。 急性期過後, 制定適合的康復計畫, 提高肌肉的強度, 恢復活動範圍。

2.藥物治療

可以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物緩解疼痛。 嚴重的疼痛, 可以局部注射類固醇激素, 可以控制炎症、減輕疼痛。 然而不推薦反復多次注射類固醇, 因為多次注射類固醇可以減弱肌腱的強度, 導致肌腱斷裂。

3.手術治療

部分患者、尤其是產生粘連時;若以上治療方式無效, 可考慮手術治療。 術縱行切開狹窄腱鞘, 切除一小條腱鞘, 從而根除疼痛來源。 缺點:創傷大, 痛苦大, 恢復期長。

4.理療

洗按摩浴可幫助提高體溫並促進血液迴圈。 若肌腱炎發生在膝蓋部位,

可用溫濕的毛巾熱敷。 近年來有採用超聲波療法治療肌腱炎, 特別是伴有鈣化的肌腱炎的報導, 但其療效仍需要進一步證實。

其實大家都知道由於肌肉纖維過度使用, 反復強烈牽拉而引起, 是內源性和外源性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 內源性因素包括身體相關因素如對線不良、肌肉力量差等。 外源性因素包括訓練錯誤、裝備和技術差、場地改變等。 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導致肌腱病的發生。 外在因素包括:訓練錯誤如距離、強度、斜坡運動, 技術和疲勞, 訓練場地等, 這些因素在急性損傷中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