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資訊

爛牙不拔後患無窮

殘留的牙根、齲壞的殘齒, 如果不感到疼痛, 或者難受得痛苦不堪, 很多人都懶得去看醫生。 殊不知, 這樣做可能給口腔健康埋下了隱患, 嚴重者甚至會引發癌變, 導致口腔癌。

口腔內, 牙齒和黏膜一硬一軟, 各自發揮著生理功能。 爛牙通常有三大來源。 一是蛀出洞的牙齒沒有及時處理, 漸漸“土崩瓦解”, 出現殘冠殘根;二是運動不慎或搏擊打鬥時打斷牙齒, 產生殘根殘冠;三是癌症患者接受放射治療後牙齒變脆, 引起大面積、快速崩潰, 甚至滿口爛牙。 這些“批量生產”的殘根殘冠對黏膜安全的威脅很大。

口腔黏膜是一層僅有數毫米厚的組織, 雖然薄, 卻有著保護黏膜下各種組織和免疫屏障的重要功能。 正常情況下, 黏膜的再生能力很強, 進食時被“磨”掉的黏膜上皮角化層, 在6小時內就會重新長好。 但爛牙有的像鋒利的刀片, 有的像尖銳的釘子, 會在固定部位長期、反復摩擦嬌嫩的口腔黏膜, 出現潰瘍, 還會讓黏膜更易受外界侵蝕。 如不及時治療, 潰瘍越來越大、越來越深, 時間久了就會發生癌變。

避免產生爛牙, 要做好牙齒的日常清潔與保養, 科學刷牙, 不咬手指頭、鉛筆頭等異物,不用舌頭舔牙齒。 發現口腔問題後, 一定要及時治療, 避免殃及池魚, 引起口腔其他疾病。 (中華口腔醫學會口腔預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台保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