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

新生兒眼底病變

其實新生兒眼底病變在臨床醫學上也被叫做早產兒視網膜病變, 這種疾病狀況經常在早產兒的身體上發生。 由于一般的早產兒身體體重都會比正常的新生兒更低, 所以這時候身體各項血管也容易發育不健全, 從而出現眼底病變的問題。 下面將為新手爸爸媽媽具體帶來關于新生兒眼底病變的相關知識。

1.活動期

(1)血管改變階段 為早產兒視網膜病變病程早期所見。 動靜脈均有迂曲擴張。 靜脈管徑有時比正常的管徑大于3~4倍。 視網膜周邊部血管末梢可見如毛刷狀的毛細血管。

(2)視網膜病變階段 病變進一步發展, 玻璃體出現混濁, 眼底較前朦朧。 視網膜新生血管增多, 大多位于赤道部附近, 也可見于赤道部之前或后極部, 該區域視網膜明顯隆起, 其表面有血管爬行, 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視網膜出血。

(3)早期增生階段 上述局限性視網膜隆起處出現增生的血管條索,

并向玻璃體內發展, 引起眼底周邊部(大多數)或后極部(少數)視網膜小范圍脫離。

(4)中度增生階段 脫離范圍擴大至視網膜一半以上。

(5)極度增生階段 視網膜全脫離。 有時還可見到玻璃腔內大量積血。

早產兒視網膜病變活動期病程為3~5個月。 并不是所有病例都要經歷以上的5個階段, 約1/3病例在第一階段, 1/4在第二階段停止進行, 其余則分別在第三、四、五階段停止進行而進入纖維膜形成期。

2.纖維膜形成期

在活動期不能自行消退的病例, 終于瘢痕化而形成纖維膜, 因程度不同, 由輕至重分為1~5度:

Ⅰ度:視網膜血管細窄, 視網膜周邊部灰白混濁, 雜有小塊形狀不規則色素斑, 附近玻璃體亦有小塊混濁, 常伴有近視。

Ⅱ度:視網膜周邊部有機化團塊, 視盤及視網膜血管被此牽引而移向一方, 對側視盤邊緣有色素弧, 視盤褪色。

Ⅲ度:纖維機化膜牽拉視網膜形成一個或數個皺褶。 每個皺褶均與視網膜周邊部膜樣機化團塊相連接。 視網膜血管不沿此皺褶分布, 與先天性視網膜皺襞不同。

治療

該病一旦發生, 進展很快, 可有效治療的時間窗口很窄, 因此應對37周以下早產兒出生后及時檢查, 對高危者應每周檢查。 在第2~3期可行激光或冷凍治療, 凝固無血管區。 第4~5期, 行玻璃體手術切除增殖的纖維血管組織, 同時做光凝,

以挽救視力。

希望以上小編整理的相關知識可以幫助到大家, 一旦眼底病變就不容易治療了, 家長全面的呵護孩子, 學習基本的孕嬰安全小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