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常識

中醫治療神經性皮炎的方法

中醫辨證治療, 風濕熱證患者表現為丘疹成片, 局部皮膚肥厚、伴皮膚潮紅、糜爛、血痂、苔薄黃或黃膩, 脈弦數, 以消風散加減;血虛風燥證表現為病程較長, 局部皮膚乾燥肥厚、脫屑者選用當歸飲子加減。 成藥可選用當歸片、清解片、烏梢蛇片或地龍片等。

中藥治療方法方劑:

方劑1

何首烏18克, 當歸、荊芥各5克, 胡麻、苦參、生地各15克, 白芍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連用10劑。

方劑2

生韭菜、大蒜各30克

制用法:共搗成糊狀, 微熱。 用力搽患處, 每日2-3次, 連用1周。

方劑3

鮮絲瓜葉適量

制用法:洗淨搗爛。 搽患處至皮膚發紅為度, 隔天1次,

7次為1療程。

方劑4

荊芥、防風、生地、當歸、蟬蛻、蒼術、茯神、石膏、苦參、知母、牛蒡子各10克, 木通、甘草各5克。

制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分3次服。 心煩失眠、夜間癢甚者, 加煆龍骨或牡蠣30克;奇癢難忍者, 加僵蠶或烏梢蛇10克。

方劑5

生半夏、斑蝥、白狼毒各等份。

制用法:共為細末, 用適量的米醋調成糊狀。 塗抹患處, 每天可輕塗1次, 塗抹後發皰即止, 以防過度損傷。 水皰應使用。

方劑6

斑蝥克, 硫黃、雄黃、樟腦各10克, 烏梅肉5克, 地塞米松片1.5毫克, 撲爾敏片40毫克, 二甲基亞碸10毫升, 凡士林適量。

制用法:先將斑蝥、烏梅肉、雄黃、硫黃、地塞米松、撲爾敏分別研末過100目篩, 共置乳體中充分研磨混合備用。

方劑7

苦參50-70克, 生地30克, 蟬蛻、荊芥、桂枝、丹皮、當歸、川芎、甘草各10克, 細辛5克, 羌活、赤芍各15克,

全蟲25克, 蜈蚣6條。

制用法:水煎服

方劑8

苦參、首烏、當歸、白芍各15克, 生地20克, 玉竹、小胡麻、秦艽各9克, 炙甘草3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劑9

蒼耳子15-24克, 防風9-12克, 烏梢蛇、當歸、赤芍、白蒺藜各9-15克, 丹皮9克, 雞血藤15-30克, 生地、地膚子、白鮮皮各18-30克, 蟬衣6-8克。

制用法:水煎服

方劑10

泡參、沙參、白芍、紅活麻各30克, 白術、茯苓、生地、地骨皮各15克, 陳皮、甘草各10克, 當歸、丹皮、鉤藤(後下)各12克, 黃芪18克。

制用法:水煎服。

民間驗方:

方劑1

組成:白鮮皮、苦參、蛇床子、地膚子各30克。

用法:水煎, 趁熱熏洗患處。

方劑2

組成:樟腦、冰片各等份。

用法:研為細粉, 以75%酒精溶解, 用棉球蘸藥反復塗擦患部, 幹後再塗1次。 完全乾燥後用傷濕止痛膏貼於患處, 隔3-4日換藥1次。

方劑3

組成:荊芥、防風、艾葉、蛇床子各6克,

苦參12克, 川椒15克。

用法:水煎, 溫洗患處, 每日1-2次。

方劑4

組成:斑蝥3克, 3%碘酒100毫升。

用法:將斑蝥放入碘酒中浸泡7天, 用時先以1:5000高錳酸鉀溶液洗淨患處, 再用上藥塗搽, 每天3-4次。

方劑5

組成:蓖麻子仁15克, 冰片1.5克, 紫皮蒜21克, 蔥白7寸, 白糖少許。

用法:共搗如泥, 塗於患處。

方劑6

組成:鮮核桃皮適量。

用法:擦患處, 每日2-3次。

方劑7

組成:雞蛋3個, 米醋1斤。

用法:用雞蛋置瓶內, 加米醋浸沒, 浸7-10天后取出, 去蛋殼, 將雞蛋與米醋攪勻, 裝入有蓋容器中, 每天用此液塗擦患處2-3次, 堅持一段時間, 有良效。

方劑8

組成:五倍子、枯礬、爐甘石各6克。

用法:水煎至60毫升, 塗擦患處, 每日4次。

本病為七情所傷, 多因心火內生, 加之感受

風濕邪熱, 以致阻滯肌膚, 血虛風燥, 肌膚失榮所致。 綜合其病因,

大致可分為如下三種:

一神經精神因素:因情志波動, 精神過度興奮、憂鬱、緊張、焦慮、恐怖或神經衰弱, 引起植物神經系統機能紊亂, 因而發生肛周神經性皮炎。 當神經功能異常時, 大腦皮質的活動功能也發生紊亂, 不能調節大腦皮質與皮膚的關係。 在這種狀態下, 無論對任何刺激, 其皮膚都易出現反應, 呈苔癬樣變化。

二刺激因素:生活環境改變, 內褲摩擦、搔抓及其它局部刺激, 均為誘發原因。

三疾病因素:消化系統疾病、內分泌障礙等, 也易誘發本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