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

秋季感冒了怎么辦 教你刮痧療法快速治感冒

現在正值換季時節, 早晚溫差大, 很容易患上感冒, 那么感冒了怎么辦呢?不妨試試刮痧療法。 刮痧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一種自然療法, 可以擴張毛細血管, 增加汗腺分泌, 促進血液循環, 對于消除風寒痹癥方面有立竿見影之效。 經常刮痧, 可起到調整經氣, 解除疲勞, 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那么感冒刮痧刮哪個部位?下面一起來了解下感冒的刮痧療法。

刮痧治療感冒, 簡便易行, 見效快且無不良反應, 可作為夏日感冒初期的首選治療。 刮痧是我國傳統技法之一, 在中醫學最古老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早有記述,

使用至今已逾上千年歷史。 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調血行氣、祛風止痛、舒筋通絡、清熱解毒、開竅醒神、健脾和胃等作用, 可排出體內毒素, 增強機體免疫力, 是常用的治療和保健方法。

夏日感冒多選用后背部膀胱經刮痧, 因為夏日感冒是風邪兼夾暑濕之邪作祟的結果,

風為陽邪, 易犯陽位, 背部為陽, 風邪侵入時首當其沖, 治療也當從其侵犯的部位著手, 而背部正好為足太陽膀胱經分布的區域, 太陽主一身之表, 善治一切在表之疾。 后背部刮痧治療感冒, 效果良好。

感冒的刮痧療法

一、風寒感冒

(一)癥狀

以惡寒重、發熱輕、頭痛、無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為主要癥狀。

(二)治法

(1)選穴 風池、大椎、風門、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 放痧穴:少商、大椎。

(2)定位 風池:在頭后項部, 頭枕骨下, 與風府穴相平, 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大椎:背部后正中線上, 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風門:在背部, 第二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肺俞:在背部, 第三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 云門穴下1寸, 前正中線旁開6寸, 平第一肋間隙。

足三里:膝蓋下3寸, 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少商:拇指橈側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順序 先刮后頭部風池, 再刮頸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 然后刮中府及前胸, 放痧少商, 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 由于肩部肌肉豐富, 用力宜重, 從風池穴一直到肩髑穴, 應一次到位, 中間不要停頓。 頸后高骨大椎穴, 用力要輕柔, 不可用力過重, 可用刮板棱角刮拭, 以出痧為度。 刮拭胸部正中線, 從天突穴經膻中穴向下刮至鳩尾穴。 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 中府穴處宜用刮板角部從上向下刮拭。

少商、大椎放痧。 針刺前先推按被刺部位, 使血液積聚于針刺部位, 經常規消毒后, 左手拇、食、中三指夾緊被刺部位或按摩穴位, 右手持針, 對準穴位迅速刺入1~2分深, 隨即將針退出, 輕輕擠壓針孔周圍, 使少量出血, 然后用消毒棉球按壓針孔。

二、風熱感冒

(一)癥狀

以惡寒輕、發熱重、頭痛、有汗、流濁涕、痰黃稠、口渴、舌苔薄黃為主要癥狀。

(二)治法

(1)選穴 大椎、合谷、曲池、尺澤、外關、風池。

(2)定位 大椎:背部后正中線上, 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中。

合谷:第一、第二掌骨問, 第二掌骨橈側中點。

曲池:在肘橫紋外側端, 屈肘, 當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

尺澤:肘橫紋中, 肱二頭肌腱橈側緣。

外關:在前臂背側, 在陽池與肘尖的連線上, 腕背橫紋上2寸, 尺骨與橈骨之間。

風池:在項部, 當枕骨之下, 與風府相平, 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3)刮拭順序 先刮后頭部風池, 再刮頸部大椎, 然后刮拭上肢內側曲池、尺澤, 最后刮外關、合谷。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適量刮痧油。 從風池穴直向下刮3寸, 中間不要停頓, 用力不宜過重。 頸后高骨大椎穴, 用力要輕柔, 不可用力過重, 可用刮板棱角刮拭, 以出痧為度。 刮拭上肢內側部2穴, 由上向下刮, 尺澤穴可重刮。 刮拭上肢外側部2穴, 由上向下刮。

要注意刮痧療法并非所有人都適用, 一般血小板減少, 肝腎功能不全, 有出血傾向者及皮膚有炎癥者不適合此療法。 刮痧時最好去專業醫院,若是一些非醫療機構和一些未經過正規醫學培訓人員不了解刮痧的禁忌,盲目操作,刮痧用具不清潔,容易造成嚴重后果。

刮痧時最好去專業醫院,若是一些非醫療機構和一些未經過正規醫學培訓人員不了解刮痧的禁忌,盲目操作,刮痧用具不清潔,容易造成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