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健康

無痛分娩、剖腹產都要麻醉 分娩麻醉準媽媽不可不知

無論是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 都躲不開疼痛這一關, 而有疼痛自然就有應對之法——麻醉。 對于分娩過程中的種種麻醉方式, 許多準媽媽并不了解, 種種疑問由此而生:分娩時的麻醉是否會影響寶寶的健康?有多大風險?應該選擇哪一種麻醉方式?為了在分娩時心里有底, 以便更好地配合醫生, 了解一些分娩麻醉的基本知識對準媽媽們來說很有必要。

PART 1

剖腹產

以椎管內麻醉為主

安全性:★★★

不少決定進行剖腹產的孕婦并不擔心疼痛的困擾, 但她們大多會產生這樣的疑問:手術安全嗎?麻醉會對寶寶造成影響嗎?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李傳翔教授表示,

沒有一臺手術是零風險的, 但規范的麻醉操作以及細致的準備工作能將風險降至最低。

“一般來說, 剖腹產以椎管內麻醉為主, 其中又以硬膜外麻醉為多。 椎管內麻醉, 也就是俗稱的半身麻醉。 產婦在麻醉后意識清楚, 也能自行呼吸, 只是下半身完全失去感覺與運動的能力。 椎管內麻醉是目前被認為有效且危險性比較低的麻醉方式。 ”李傳翔介紹說, 麻醉時在脊柱腰椎間盤部位穿刺, 將藥物注入蛛網膜下腔或硬膜外腔。 由于麻醉藥物作用在產婦的脊髓某段或區域神經根, 并不進入母體的血液循環, 因此既可以起到良好的止痛效果, 又不會對胎兒產生影響。

而且產婦意識清醒, 能在第一時間聽到寶寶的哭聲。

值得一提的是, 剖腹產手術中, 產婦有可能會出現低血壓綜合征。 這是由于平躺后子宮壓迫到血管, 影響血液回流, 從而導致血壓下降的情況, 尤其是麻醉后, 腹部處于松弛狀態, 更易發生。 低血壓必然會影響胎兒的血氧供應, 可能引起胎兒宮內窘迫發生, 導致產后窒息現象。 專家提醒, 如果剖腹產手術中出現心悸、胸悶、頭昏, 脈搏加快等感覺, 應及時告知醫生, 以便及時處理。

禁忌:如果產婦有凝血方面的問題, 有心衰、腦部病變、脊柱畸形、穿刺部位有感染灶等情況, 不宜做椎管內麻醉。

PART 2

無痛分娩

使用椎管內麻醉

安全性:★★★

在網上, 不少新媽媽都會分享她們的生產經歷。

隨便瀏覽幾篇, 就會發現無痛分娩有五花八門的“無痛”方式, 到底哪種才能真正“無痛”呢?

李傳翔解釋, 正規的無痛分娩, 只有椎管內麻醉一種, 其形式與剖腹產的麻醉相類似, 只是給藥方案、方式及劑量的區別, 一般會選用對宮縮、產力沒有太大影響的藥物, 安全性較高。 而且無痛分娩時, 蛛網膜下腔注藥量很少, 這樣既能達到止痛的效果, 又不影響產婦分娩時用力。

專家認為, 采用無痛分娩并非是怕痛女性的無奈選擇, 而應是一種對于分娩利大于弊的輔助方式。 “無痛分娩不但減少了產婦分娩時的痛苦, 減少無謂的氣力透支, 有助于產力的聚集。 而且在麻醉的輔助下有助于宮口的打開, 加速產程的進展。

”專家表示, 無痛分娩要達到最好的效果, 介入的時機非常關鍵, 一般是在宮口打開2-3公分的時候介入效果最佳。 如果錯過了這個時機, 時間越久無痛分娩的效用就越小。 因此, 李傳翔建議, 如果想采取無痛分娩, 最好在生產前先與醫生溝通, 還要先檢查是否能接受椎管內麻醉。

而吸入式的無痛分娩, 一般是利用吸入笑氣止痛。 笑氣有輕微麻醉作用, 但止痛效果比較弱。 這也是為什么有的新媽媽表示“無痛分娩還是很痛”的原因。

全身麻醉在特殊情況下使用

安全性:★☆☆

全身麻醉是將麻醉藥物從靜脈注射入體內, 其作用是全身。 簡單地說來, 產婦麻醉后如睡著一樣無知覺。 由于麻醉藥物進入了血液循環中, 因此有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

李傳翔表示, 這些影響主要是來自呼吸循環方面。 但隨著技術的提高, 全麻風險也在不斷縮小。 目前, 全身麻醉在特殊情況下才會使用, 如當產婦無法配合生產, 不宜施行半身麻醉;或者一些婦科急癥如產后大出血等。

Q&A

Q:麻醉藥物會對母體和胎兒產生影響嗎?

A:隨著醫學的發展, 目前使用的麻醉藥物對母體和胎兒來說是安全的。 尤其是根據不同的分娩情況, 各自有對應的給藥方案、方式及劑量, 有一套成熟、詳細的規范體系。

Q:術后使用鎮痛泵有必要嗎?

A:在麻醉藥效果退去后, 傷口的疼痛、持續的宮縮不適感會維持2-3天左右, 而鎮痛泵的作用時間也是48-72小時, 正好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產婦術后的疼痛和不適, 有利于產婦休息,

疼痛的緩解也可以促進乳汁的分泌。 產婦感覺不到疼痛的情況下可以早些在床上翻身活動、下床走動, 有助促進腸道蠕動, 對于手術后的恢復有很大好處。

受訪專家/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麻醉科主任醫師 李傳翔教授

文/ 謝哲 通訊員 宋伏虎 游華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