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疾病

宋為群幫大腦“重生”

宋為群, 主任醫師、教授, 博士生導師, 宣武醫院康復科主任, 中國醫師協會康復醫師分會副會長、北京康復醫學會副會長、中國康復醫學會常務理事、北京康復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會長。

專業:主要從事神經康復的臨床及科研工作, 開展結合導航定位及經顱磁刺激技術在康復領域的治療及在神經系統可塑性的應用研究。

說到“康復”, 老百姓首先想到的是“針灸”、“理療”, 是這樣嗎?

宋為群:現代康復的概念是指通過綜合、協調地應用各種措施, 消除或減輕病、傷、殘者身心、社會功能障礙, 達到或保持最佳功能水準,

提高生存品質。 常用的康復治療手段有:物理療法、作業療法、言語治療、心理諮詢、文體治療、中國傳統醫學治療、康復工程、康復護理、社會服務等。 針對腦卒中來說, “針灸”、“理療”只是一種康復治療方法, 不一定每個患者都適合針灸、理療, 很多患者和家屬一味地強調針灸, 最後把最佳的康復時機給耽誤了。

腦卒中的急性期就是要“靜養”、“臥床休息”嗎?

宋為群:傳統的觀念認為, 在腦卒中急性期, 患者要“絕對臥床”, 在這種觀念指導下, 腦卒中患者出現各種併發症的機會增多, 如墜積性肺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褥瘡等, 長期臥床還容易出現各種廢用綜合征, 比如患側肢體肌肉的廢用性萎縮、關節攣縮、骨質疏鬆等。

我們身體的肌肉,

即便是正常人, 躺上兩個星期不動, 不動的這部分肌肉的萎縮, 就會非常明顯, 更何況本身就是神經損傷的人, 如果介入晚了, 等開始康復的時候, 不僅肌肉萎縮了, 連關節都粘連了, 康復的效果不好, 而且康復的時候患者也會痛苦。 因此, 康復早期介入的主要目的, 就是防止廢用、誤用綜合征、防止各種併發症, 並為以後的系統康復打下基礎。

腦卒中患者什麼時候可以開始進行康復訓練?

宋為群:從目前康復指南上講, 腦卒中患者只要生命體征平穩、神經系統症狀不再進展, 48小時後就可以進行康復訓練。 當然, 如何進行康復, 也需要康復醫生結合每個患者的具體情況, 有針對性地制定康復計畫, 並非是千篇一律。

如果早期積極並堅持康復訓練, 6個月內, 絕大多數患者的功能改善可以達到最大程度。

很多人認為, 只要回家之後自己下決心練, 舉舉啞鈴、平時多走走就行了。

宋為群:這是對“康復”的又一個誤解。 腦卒中後的肢體功能障礙, 它是“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後導致的, 所以, 早期的訓練重點在於預防或糾正異常的運動模式, 先要找對方向, 而不是一上來就拼命地進行力量訓練。

很多腦卒中患者, 急著康復, 訓練很積極, 也肯吃苦, 但是沒有專業人員的指導, 結果不適當的訓練首先導致全身性疲勞, 還有局部肌肉、關節損傷, 甚至加重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的異常模式, 患者的腿變得越來越直, 而且腳踝特別喜歡往裡拐, 就是我們在街上常見的“劃圈”。

同時, 胳膊總是愛往上蜷縮, 上臂發緊, 手指張不開, 而且越攥越死, 都是錯誤的康復導致的。

如果要我對需要康復的患者說點什麼的話, 一是必須有專業康復醫生的指導, 同時, 有十分力, 用到八分就夠了, 因為想康復的人, 大多恨病, 急於求成, 反倒容易走入誤區。

神經的損傷不是不可逆的嗎?

宋為群:到目前為止, 生物醫學的研究都還沒有證據證明, 高度分化的神經細胞具有再生能力, 也就是說, 目前仍舊認為, 神經細胞是不能修復的。 但是, 一些動物實驗和臨床醫學的現象提示, 腦卒中後喪失的功能, 比如運動功能, 可以有某種程度的恢復, 這說明, 在大腦損傷的恢復過程中, 存在著不同于神經細胞再生的其他恢復機制,

比如大腦功能的重組。

有一些很重的腦外傷患者, 車禍甚至是槍傷, 甚至削掉了半個顱骨的, 腦組織都缺失了很多, “半腦人”。 按說, 大腦的分工是很精細的, 每一部位的腦組織, 分管著不同部位的運動和感覺, 但通過康復, 這些沒有腦組織支配的部位的功能, 也能逐漸恢復, 就是因為通過康復的不斷正確刺激, 大腦被重新塑造功能區, 代償了失去了的那部分腦組織的功能。 我們接收過一個緝毒警, 在追毒販的時候腦部受了槍傷, 來的時候不能說話, 出院的時候, 已經可以正常交流了。

大腦的這種潛能只有通過正確的康復訓練, 才能被挖掘出來, 如果你不做康復, 這個潛能就挖掘不出來, 人就會因為腦損傷而殘疾或者失能。

腦卒中後, 很多人不能說話、吞咽困難, 這個也可以進行康復訓練嗎?

宋為群:我國每年新發的腦卒中患者約200萬人, 75%左右的患者存在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因此, 運動功能障礙是醫患雙方最先關注的。 此外, 由於腦損傷部位的不同, 腦卒中患者還有可能出現感覺、認知、言語、吞咽、構音、情緒障礙等。 這些都會影響到患者的生活品質。

有些患者卒中後不能說話、吞咽困難的問題, 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就以不能說話為例, 比如優勢半球的Broca區損傷後可以出現不能說話, 發音器官的力量、協調性異常也可以出現不能說話, 還有些患者是因為意識水準低下而不能說話,這些出問題的環節不同, 需要康復醫師根據每個人不同的情況, 進行專業的評定後,找出問題的不同原因所在,才能有針對性的治療。

我們科室在言語功能障礙的評估和康復治療有自己的特色,採用認知神經心理學發展起來的語言加工模型,檢查語言加工過程中,哪個或哪些模組受損,就此制定針對性的言語治療計畫,還採用“非侵入腦刺激”技術與行為學訓練相結合的方法,在失語症的治療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我們之前有個患者,不到30歲,腦出血,其他症狀穩定後,就剩下語言問題沒解決。他生病前,一直想考個在職研究生,生病之後這個夢想仍舊在,我們就根據他的情況進行語言康復,而且從英語訓練入手,因為現在發現,掌握兩種語言的人,如果發生了腦損傷,一種語言的功能可以是障礙的,但另一種語言的功能卻可能不受影響,或者影響較小,我們就從“新概念英語”當教材,開始幫他康復,一年之後,這個病人不僅康復了,而且還真的考上了在職研究生。

人們會擔心,發病前就因為劇烈的運動,導致了“腦出血”,康復又要運動,會不會導致第二次出血?

宋為群:其實,康復訓練引起再出血機會很小,康復醫生總結出:腦出血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呢,只要血壓平穩,動作不猛,控制適當的訓練量,就不會引起再出血,而康復訓練開始晚,會喪失預防後遺症和併發症的作用。

還有人覺得,腦卒中患者在半年後再做康復,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其實不是,很多患者在卒中一年之後身體功能還有改善,而且如果不堅持訓練,已經恢復的功能往往還會退步。(記者 佟彤)

■小貼士

1、 什麼是腦卒中?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高於出血性卒中,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頸內動脈和椎動脈閉塞和狹窄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較女性多,嚴重者可引起死亡。

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較高。調查顯示,城鄉合計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國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

高血壓是導致腦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險因素,因此,降壓治療對預防卒中發病和復發尤為重要。

2、 怎麼區別“腦出血”和“腦血栓”?

腦出血又稱腦溢血,是腦實質的出血。頭疼是腦出血的首發症狀,常常位於出血的一側頭部,如果顱內壓增高,可以發展為整個頭部疼痛,頭暈長與頭疼伴發。

腦血栓又稱腦梗塞,是由於供血障礙引起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腦組織壞死,常是動脈硬化或者其他因素導致的血管官腔閉塞或者狹窄導致的局灶性梗塞,通過下面的幾點可以進行鑒別:

1、腦出血多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史,而腦血栓多有短暫腦缺血發作或者心臟病史,特別是房顫。

2、腦出血多在情緒激動或者用力過猛後發作,腦血栓多在安靜或者休息時發作。

3、腦出血發病急,進展快,數小時內達到高峰,發病前多無先兆。腦血栓發病進展緩慢,常在1天至兩天內加重,發病前有短暫的腦缺血病史。

4、腦出血病人發病後有頭疼嘔吐頸項強直等顱內壓升高表現,血壓也高,意識障礙嚴重。腦血栓發作時血壓多正常,沒有頭疼嘔吐等症狀,神智多清楚。

5、腦出血瞳孔常不對稱,或者雙側瞳孔縮小。腦血栓病人瞳孔雙側對稱。個別輕度腦出血病人臨床症狀輕,和腦血栓類似。大面積腦血栓病人,顱內壓增高,意識障礙時,與腦出血類似。

6、早期做CT掃描檢查時,腦出血表現為高密度陰影,腦血栓為低密度陰影,兩者截然不同。

進行專業的評定後,找出問題的不同原因所在,才能有針對性的治療。

我們科室在言語功能障礙的評估和康復治療有自己的特色,採用認知神經心理學發展起來的語言加工模型,檢查語言加工過程中,哪個或哪些模組受損,就此制定針對性的言語治療計畫,還採用“非侵入腦刺激”技術與行為學訓練相結合的方法,在失語症的治療中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我們之前有個患者,不到30歲,腦出血,其他症狀穩定後,就剩下語言問題沒解決。他生病前,一直想考個在職研究生,生病之後這個夢想仍舊在,我們就根據他的情況進行語言康復,而且從英語訓練入手,因為現在發現,掌握兩種語言的人,如果發生了腦損傷,一種語言的功能可以是障礙的,但另一種語言的功能卻可能不受影響,或者影響較小,我們就從“新概念英語”當教材,開始幫他康復,一年之後,這個病人不僅康復了,而且還真的考上了在職研究生。

人們會擔心,發病前就因為劇烈的運動,導致了“腦出血”,康復又要運動,會不會導致第二次出血?

宋為群:其實,康復訓練引起再出血機會很小,康復醫生總結出:腦出血患者進行康復訓練呢,只要血壓平穩,動作不猛,控制適當的訓練量,就不會引起再出血,而康復訓練開始晚,會喪失預防後遺症和併發症的作用。

還有人覺得,腦卒中患者在半年後再做康復,已經沒什麼意義了,其實不是,很多患者在卒中一年之後身體功能還有改善,而且如果不堅持訓練,已經恢復的功能往往還會退步。(記者 佟彤)

■小貼士

1、 什麼是腦卒中?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缺血性卒中的發病率高於出血性卒中,占腦卒中總數的60%~70%。頸內動脈和椎動脈閉塞和狹窄可引起缺血性腦卒中,年齡多在40歲以上,男性較女性多,嚴重者可引起死亡。

出血性卒中的死亡率較高。調查顯示,城鄉合計腦卒中已成為我國第一位死亡原因,也是中國成年人殘疾的首要原因,腦卒中具有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和致殘率高的特點。

高血壓是導致腦卒中的重要可控危險因素,因此,降壓治療對預防卒中發病和復發尤為重要。

2、 怎麼區別“腦出血”和“腦血栓”?

腦出血又稱腦溢血,是腦實質的出血。頭疼是腦出血的首發症狀,常常位於出血的一側頭部,如果顱內壓增高,可以發展為整個頭部疼痛,頭暈長與頭疼伴發。

腦血栓又稱腦梗塞,是由於供血障礙引起的腦組織缺血缺氧而發生的腦組織壞死,常是動脈硬化或者其他因素導致的血管官腔閉塞或者狹窄導致的局灶性梗塞,通過下面的幾點可以進行鑒別:

1、腦出血多有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史,而腦血栓多有短暫腦缺血發作或者心臟病史,特別是房顫。

2、腦出血多在情緒激動或者用力過猛後發作,腦血栓多在安靜或者休息時發作。

3、腦出血發病急,進展快,數小時內達到高峰,發病前多無先兆。腦血栓發病進展緩慢,常在1天至兩天內加重,發病前有短暫的腦缺血病史。

4、腦出血病人發病後有頭疼嘔吐頸項強直等顱內壓升高表現,血壓也高,意識障礙嚴重。腦血栓發作時血壓多正常,沒有頭疼嘔吐等症狀,神智多清楚。

5、腦出血瞳孔常不對稱,或者雙側瞳孔縮小。腦血栓病人瞳孔雙側對稱。個別輕度腦出血病人臨床症狀輕,和腦血栓類似。大面積腦血栓病人,顱內壓增高,意識障礙時,與腦出血類似。

6、早期做CT掃描檢查時,腦出血表現為高密度陰影,腦血栓為低密度陰影,兩者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