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推拿

拔罐子起了水泡怎麼辦呢?

現代中醫理療技術受到了越來越多人士的青睞, 例如, 拔罐就是一種非常受歡迎的傳統中醫治療技術,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而不斷變化, 對身體內部的濕氣等物質有較好的清除作用, 但是拔罐是一種技術含量較高的事項, 操作不當容易出現問題, 下面就來看看拔罐子起了水泡怎麼辦呢?

原因:

1、患者體內風寒濕濕毒較盛, 以濕氣最為突出。 起泡也是一種邪氣外出的表現。 有時會在罐壁上出現小水滴, 也是濕邪的表現。

2、留罐時間有點長。 這一點因人而異, 也是和體質有關係的。 有人留罐20-30分鐘也不會有起泡的現象。 也有人5-10分鐘就會起泡。 所以一般第一次拔罐時間需要短一些, 等對患者情況瞭解了, 就可以適當放寬時間。

3、罐子溫度較高, 這一點只有很小的可能性。 有時做閃罐, 如果造成罐體溫度過高, 這時留罐的話, 會增加起泡的可能。

4、部位的差異,

同一個人拔罐, 有的部位沒問題, 有的部位起泡。 總的規律是背部、兩脅、臀部容易起泡。

拔罐起泡怎麼處理:

果是燙傷, 水皰不大, 按一般的燙傷處理即可, 不必特殊治療, 多可自行恢復好轉。

如果水泡較大且伴有疼痛, 可在常規碘酒和酒精消毒後, 用注射器在水皰的邊緣刺入將水抽出來,

外塗碘伏, 紅黴素軟膏等預防控制感染。

日常合理飲食, 保持局部清潔, 避免不良刺激, 必要時應用阿莫西林等預防控制感染, 具體應遵循臨床醫師。

如果水泡不是很大, 水泡沒有破潰者, 也可用以下中醫外敷小驗方進行治療:

1、食鹽1份, 涼開水2份。 將鹽放入水中, 攪勻後將紗布浸入, 然後敷於燒傷燙傷處, 隨時更換。

2、生大黃適量。 將大黃研成細粉, 加麻油適量, 調成糊狀, 塗於患處, 用紗布包好, 每日換藥1次。